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2023-06-10更新 | 670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3 .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下列不属于“其他力量”的是(     
A.欧盟B.不结盟运动C.中国D.日本
4 . 战争、冷战等破坏世界和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起战争动能的势能是一战前欧洲均势遭到破坏而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全面紧张。均势的改变是国家间实力消长的结果。在欧洲六个大国(英、法、俄、德、奥、意)中,英德之间的矛盾至为关键。……各种最新式的现代化武器被陆续投入战场,战争之惨烈规模空前,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之大更是前所未有。交战各国为赢得胜利,纷纷通过国家力量动员一切经济、金融以及文化等资源,进行总体战。

----- 摘编自岳健勇《一战启示录: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冲突及其后果》

材料二   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7年冷战爆发,从我们的描述和史实的发展来看,主动的是美国,被动的是苏联。事实上,不论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苏联是较弱的,它不愿意跟美国发生对抗,也没这个必要、没这个能力去和美国对抗。而冷战的发生,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了美苏双方战略互疑,频繁的误判和误解。黄苏都朝坏的方向,朝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方向去解读对方的行为,结果就是看不清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表面现象,辨不清对方的目的。

-----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转折--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整理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主要战线,指出一战的性质。
(2)阅读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后文)
2023-06-07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11月,巴拿马在美国军舰保护下策划革命,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夺取巴拿马运河开凿权,于1904年成立地峡运河委员会,开始修建巴拿马运河。1914年秋,巴拿马运河工程完工。19148月,第一艘轮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经过长期谈判,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于1955年签订相关协议,美国将运河区的租金由每年43万美元提高到193万美元,将更多的土地交还当地政府,并为巴拿马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规定不分国籍的所有运河区雇员享有相同基本工资的原则。19779月,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承认巴拿马对其所有领土拥有主权。根据该条约规定,美国保留运河运营权,并在条约期间行使其防卫的主要责任。

——摘编自罗衍军、王蕊玉《美国巴拿马运河政策的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拿马运河修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巴拿马运河主权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06-04更新 | 170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中国一门重要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领域具体表现
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从之前的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焦研究,逐渐转向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
集团对抗从先前的苏美争霸促成两大阵营的形成,逐渐深入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
第三世界从之前涉及较少,到当今强调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摘编自樊百玉《冷战国际史的研究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0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实际上变成了美国的仓库。为此,法国不断用国内的美元储备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以至于尼克松说,“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金本位制稳定性较弱D.冷战延伸至经济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以美苏双方为主导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在客观上(        
时间协定名称
1963年《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
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
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
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A.扩大了美苏全球争霸范围B.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局势
C.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预示着军备竞赛的结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冷战终结是大西洋同盟体系主导下自由世界的全方位胜利。俄罗斯认为,冷战终结是双方联合协商的结果,它意味着俄罗斯将与西方一道以平等创始人的身份重塑一个基于求同存异、观念和制度多元主义等理念的泛欧洲共同体和一个更加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知冷战的终结(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B.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
C.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D.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
2023-05-26更新 | 5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1955年亚非会议上,各与会国试图合作寻找保障国家独立和克服经济困难的方案。为此,会议最终通过了不倒向美国或苏联一边,也不隶属任何一方的积极中立主义的决议案,会议还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在这次会议上(     
A.中立主义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选择B.中国声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C.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冲击了两极格局D.第三世界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
2023-05-26更新 | 44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风向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