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9-01-30更新 | 218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精编版)
2 .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2019-04-19更新 | 2489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3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19-01-30更新 | 2948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2017-08-04更新 | 317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1精编版)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019-01-30更新 | 276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2018-06-09更新 | 2517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7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8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8 .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017-07-22更新 | 296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9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019-01-30更新 | 293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10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239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山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