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下列项中,关于推动 199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最为密切的是(     


A.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B.中苏两国建交的推动
C.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D.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
2 .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命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大国以军事实力、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划分势力范围、组建军事集团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无论是雅尔塔体制中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还是战后组建以各自为主导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都是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

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也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视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的重点”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针对国际政治问题,作者提供了怎样的方案?
(3)国际格局变化影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3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下卷)》一书的目录(节选)。据此推断,第一章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第八编变化中的世界
第一章_____
第一节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民主德国:渴望统—
......
第二章苏联的解体
第三章冷战后的东方世界
第四章冷战后的西方世界
A.美苏争霸B.北约东扩
C.西欧崛起D.东欧剧变
4 . 布雷顿森林会议期间,美、苏等国围绕基金配额、黄金配额减免、银行配额等问题展开博弈,在美国的支持下,苏联正式跻身国际金融体系四强之列,苏联则承认了美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的领导地位。由此可知(     
A.苏联加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B.美式霸权离不开苏联的配合
C.苏联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D.美苏对峙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分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通史》载:“这不仅改变了美国过去在和平时期不参加美洲大陆以外任何军事集团的传统对外政策,而且标志着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业已初步完成”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56年9月开始,在美国新闻署的鼓励下,美国国内成立了40多个独立的公民委员会:美术、电影、音乐、体育等。美国政府希望它们能够鼓励其成员和兴趣相投的外国人交换信息,制定亲善计划,激励群体行动,参与美国的各种公共关系活动。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服务美国的霸权战略B.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
C.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D.扭转冷战中的被动局面
2023-06-25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1959年1月,苏联派出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访美。两个月后,赫鲁晓夫成为首位出访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并且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会晤,就核军备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所谓“戴维营精神”。这一时期的苏联访美(       
A.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B.开始形成美苏平起平坐局面
C.导致了美苏攻守势态的转换D.缓和了冷战的国际紧张局势
2023-06-21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
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D.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
2023-06-21更新 | 1825次组卷 | 1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2年建立的“美国之音”在二战后成为美国政府向苏联民众宣传的主要工具,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界”原则。从1949年开始,“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美国之音”(     
A.建立初衷服务于美国冷战战略B.主导了“自由世界”宣传工作
C.推动了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发展D.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
2023-06-21更新 | 304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8-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