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5年12月,美国宣布计划从1986年1月1日起将对来自欧共体的半成品进口数量进行限制。由于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破裂,美国如期对这些产品实施了单方面限制。作为报复,欧共体立即实施了对来自美国的脂肪、肥料和涂布纸的进口配额。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经济“滞胀”B.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它”指的是(     
A.东欧剧变B.两德统一
C.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D.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023-08-27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     
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
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二战结束后,美英中苏等国家多方协商最终认定德日为元凶国,意大利等为仆从国。但对于如何处置德日,美苏于1945年9月11日在伦敦召开首届外长会议,该会议直接将中英两国排除在外。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的抗战贡献不被认可B.美英中关系走向了恶化
C.冷战焦点是对德日的处理D.大国利益影响战后秩序
2023-02-13更新 | 22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4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成立一项针对驻美外国青年外交官的交流项目,旨在使其有机会参与美国外交圈的生活。1956年,该协会对以往包括青年外交官项目在内的交流项目的目标进行了反思批判,认为教育交流项目应扩展到外交、大众传播、教育及其他影响全球公众舆论的领域及其年轻潜在领袖身上。这反映出(     
A.冷战思维向社会领域渗透B.世界局势逐渐走向缓和
C.知识经济的红利受到重视D.美苏意识形态争夺加剧
7 . 二战后,根据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的方案,“这项要求美国提供援助的计划,必须经过几个欧洲国家一致同意……由于心理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理由,它必须是得到各国同意的一项计划。……而不应由各个国家分别请求”。由此可见,美国的援欧计划(     
A.淡化了欧洲国家间社会意识形态B.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
C.助推欧洲各国合作向着纵深发展D.强化了欧洲各国对于美国的依赖
2022-09-03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引起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启蒙主义哲学家竭力将中国渲染成一个世俗乐园。中国的开明帝王,宗教宽容的政策,孔夫子的睿智,都使当时的西方人自愧弗如。然而,这股中国热于18世纪中期到达顶峰后发生了转折。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国内一连串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在欧洲的威望严重下降。1793年英国特使马夏尔尼出使中国,由于觐见礼之争,被迫屈辱地返回国内,同时他把一个腐败盛行、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中国形象带到西方。西方对中国的想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缘于鸦片战争。东方帝国变得不堪一击,而更多亲临者的所见所闻打破了以往的高大形象。

——摘编自程蒙、龚灿等《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成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大国,在世界上形成了超级大国的国际印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国际反恐、禁毒、跨国犯罪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这些为美国树立了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但是,冷战以来,从老布什时期的海湾战争,到克林顿时期的科索沃危机,再到小布什时期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再加上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所有的这些都大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外交的国际形象,从而形成了美国国际形象的两重性。

——摘编自张昊《冷战后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及其原因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分别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际形象两重性的涵义并说明影响国际形象的因素。
9 . 1958年,苏联提议发起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根除天花项目”,1959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该提议。随后,美国不甘落后于对手,表示希望支持该项目。1980年,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消灭天花。材料表明(     
A.美苏力量的变化影响抗疫成效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天花蔓延弱化意识形态对立D.疫情防控需要跳出冷战思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9年美国牵头北约国家成立专门管制高科技和战略物资贸易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亦称多边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后来日本也加入,主要针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1994年该组织解散。这一组织
A.是二战后美苏冷战产物B.导致了苏联改革的失败
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