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文化宣传与冷战】

材料一   美国学(American Studies)是对美国历史和文化进行跨学科与综合性研究的学术领域。制度性、成规模的美国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知识冷战(In-tellectual Cold War)的视域下,美国试图通过传播“致力于理解、定义和宣扬美国文化”的美国学,来达到维持自身知识霸权的目的。日本和印度是最早接受美国学的亚洲国家,对美国学在亚洲的后续铺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亚洲构建美国学,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知识阶层对美国文化的学术研究,但从根本上看,其目标主要为散播美国价值观念和改善美国对外文化关系,反映了美国尝试掌握学术话语主动权的强烈意愿。

材料二   冷战在为美国学海外传播提供动力的同时,也推动美国学成为同苏联争夺学术主导权的工具。在美国学向亚洲传播的早期历程中,美国政府和私人机构通过课程设置、学者互访、建立研究中心和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不仅打开了美国资金、思想和人力资源侵入亚洲知识界的大门,亦将美国塑造为美国学跨国知识交流的“中心”国家。冷战结束后,有些亚洲国家依旧将美国学视为不可多得的跨国智识财富(Trans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认为借用美国学的学术研究模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明确本国文化特征进而树立民族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学在亚洲的传播确实起到了树立美国知识霸权,进而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作用。

——以上均摘编自石可鑫《知识冷战与美国学在亚洲的初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学向海外传播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学在亚洲传播的方式并分析其传播的影响。
2024-01-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非殖民化浪潮与冷战对抗交织】

材料一   1948年4月,缅甸外交部通过美国驻缅甸大使赫德尔请求军事援助。赫德尔却回复,缅甸外交部应该“首先向英国军事使团索取这些援助,而不是向美国求援”。1948年9月,缅甸政府又一次正式联络美国驻仰光大使馆,请求美国提供军事及物资援助。但美国仍然说“不”,声称“鉴于美国陆军的沉重负担及之前对其他地区的承诺,我们无法提供所需军事装备”。1948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评估缅甸政府的状态认为,“几乎可以确信,它将很快就被推翻”,缅甸“持续存在走向最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据《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等整理

材料二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与冷战对抗交织的国际局势下,缅甸(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积极寻求外援,英国对此率先应允,美国则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启动对缅援助计划。英美两国的亚洲政策呈现收缩与进取两种不同趋向,即英国立足于“帝国第一,冷战第二”,而英国则追求“冷战第一,盟友第二”。从1948年到1953年,英国对于美国援助缅甸的动向呈现复杂态度。针对美国援助缅甸的政策与行动,英国既提供了一定的合作与协助,亦在必要时实施了竞争乃至反制措施。

缅甸在英美之间左右逢源,先利用美国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慌心理争取美国援助,再利用英国对美国援助的忌惮心理重获英国援助。同时,殖民主义的深刻伤痛,令缅甸无法信任西方国家,促使缅甸又转而向社会主义阵营寻求援助。

—摘编自姜帆《合作与竞争:冷战初期英国对美国援助缅甸动向的回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48年到1949年初美国政府拒绝援助缅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英国对于美国援助缅甸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023-07-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2023-05-07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