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5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展览中,美国构建了“富足、变革、技术精湛、文化多元”的形象,甚至将厨房都打造为技术进步和消费富足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美国(     
A.逐步实现共同富裕B.刺激消费提振经济
C.维护美元霸权需要D.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024-02-08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6年8月,美国通过向国外派遣体育、艺术等各界知名人士的《国际文化交流与贸易参展法》,永久性开展对外体育文化交流。1956-1964年,共实施62次体育代表团访问项目,访问了100多个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了美国(     
A.正视第三世界兴起的现实B.对外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
C.以文化渗透替代武装颠覆D.将遏制战略向亚非拉延伸
2024-06-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西方学者认为:结盟是国际事务中的技术术语,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结成的关系。结盟从行动上来说是借助一个合作的伙伴来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提高自身安全和利益。结盟是国际关系中最基础的形式,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通过结盟可有效维护本国安全利益和世界安全,因此这种合作关系也被称为“国际安全结盟”。该学者认为国家间结盟有三种原因:一是小国为了避免遭受各大国的压榨,于是就两害取其轻,选择某大国去结盟,争当某大国的“小弟”,求得“老大哥”的庇护。二是小国因为某种原因,被某大国扣住了命门,所以必须做某大国的仆从。与主宰本国命运的大国结盟,既不影响某大国的利益,又可以维护自己的颜面。三是小国因为面临着一定的亡国风险,所以主动找世界级大国结盟,来避免亡国厄运。

——摘编自(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河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0年,中情局成立了文化自由代表大会(CCF),总部设在巴黎。其表面上虽然是“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由中情局资助,旨在“宣传西方民主文化的优点”。由此推知美国(     
A.企图从文化上控制西欧B.与西欧意识形态不一致
C.对苏联冷战的形式多样D.文化艺术水平领先世界
2024-05-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6—1947年,大批军事订货的消失和军人复员给美国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威胁,其最重要的欧洲市场也因为共产主义“威胁”和战争破坏而面临着“动乱”。这表明(     
A.二战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冷战的发生有其经济根源
C.美国促进欧洲联合势在必行D.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脆弱性
2024-05-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美国共造成近六万人死亡、失踪,三十万人受伤。美国投入的战争开支达2500多亿美元,经济停滞引发了经济危机。越战中触犯的种族、民权以及人道主义问题,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巨大的漩涡,造成了整个国家极度地分裂。战争持续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思想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愈演愈烈,致使后来一系列学生运动在全美爆发。同时,由于大批左翼媒体的加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美国民众展示残酷的战场画面,甚至是美国大兵行凶作恶的镜头,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前线的血腥,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渐渐占据了上风。以大学生、高中生、亚裔族群为主的“反战生力军”,在各大城市掀起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同时伴随发生了系列流血冲突事件。国际社会也对越战表达了强烈反对,许多国家的民众和组织也举行了示威游行,联合国也通过决议谴责美国的越战行动,美国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越南战争,更多的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越战期间,一些美国媒体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帝国主义,这些政治正确的口号在越战时期的美国国内成为青年群体中的主流共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侵越战争期间美国爆发反战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4-05-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研究认为,最后导致苏联决定跟世界经济切割的决定性因素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合作的终点和对抗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马歇尔计划实施造成欧洲事实上的分裂
B.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C.马歇尔计划最能体现美苏意识形态对立
D.促进国际局势稳定的核心因素在于经济
2024-05-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期间,德国展现出的先进科技让整个欧洲和美国瞠目结舌。因此,二战后期,随着对德国作战的结束,由陆军总参谋部出面,美国秘密制定并实施了一项接收德国高端科学家的“云遮雾绕计划”。考虑到德国科学家的特殊身份,该计划要求被带入美国境内的德国科学家不得携带家属,不得是战犯,人数也被限制在350人。该计划实施的并不顺利。因为不能与家属同行实在不近人情,且美国当时能够提供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并不理想,因此许多德国科学家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甚至转投苏联。二战后,美国政府又公开实行了“曲别针计划”以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曲别针计划打破了之前的种种限制,甚至来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可以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计划由此大获成功。这一计划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巩固了战后美国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但这一做法也让许多犯下战争罪行的德国科学家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和惩罚,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摘编自灯塔《揭秘“曲别针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云遮雾绕计划与曲别针计划的异同。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曲别针计划。
2024-06-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14次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在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长期作战(19611975年)对国际力量格局和美国人民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分歧的形成,伴随而来的是通货膨胀,前所未有的学生抗议和城市骚乱。北越人和越共是为他们坚信的事业进行战斗的;其他不为信念而战的人,无疑也必须服从强烈民族主义政权的纪律。而南越的政府系统相比之下却显得腐败和不得人心。此外,美国自己的货币和美国较大范围的战略态势也在日益削弱。当美国向越南倾注大量金钱时,苏联花在核力量上的资金日益增多,从而获得了大体上的战略均势。美国把力量集中在对付越南之上,结果西欧和第三世界的舆论都背弃了它。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的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国外大国打交道(如中美关系的改善)时表现得特别明显。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侵越战争的影响。
2024-02-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冷战时期,美国在粮食战略中更多地处于积极的进攻态势,苏联则长期处于守势。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改革计划提出后,美国开展对苏联的粮食外交和粮食援助,以粮食为武器来引导苏联朝着对美国有利的方向进行改革。这从侧面反映了(       
A.美国垄断了全球的粮食市场B.美国在争霸中始终处于优势
C.斯大林模式不适应苏联发展D.苏联国内的粮食自给率较低
2024-05-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