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重庆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5 1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公元前6000年前后,地处今河南新郑一带的裴李岗文化,今渭河流域的白家文化,今山东临淄的后李文化,都开始出现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族葬墓地,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神崇拜开始出现B.现实社会秩序显著强化
C.中国各地实现一体化D.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2024-05-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据《汉书·循吏传》载,文翁为蜀郡守,看到蜀地偏僻,有“蛮夷”之风,于是选送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到京师,受业于博士,或学律令。后创办学校,“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由是蜀地大化。上述文翁的举措(     
A.有利于边疆地区移风易俗B.促使儒生大举投身基层教化
C.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进程D.改变了民族地区的生产方式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对峙,在政治上互不承认。南朝《宋书》对北魏祖先的记述中提道:“索头虏姓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北朝《魏书》中提道:“拓跋鲜卑为黄帝少子昌意之后。黄帝以土为德,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些记载反映了南北政权(     
A.对彼此正统地位否定B.对华夏文化的共同认同
C.政权更迭均十分频繁D.族群界限已经基本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西州是唐朝的一个地方州。陈国灿《吐鲁番出土唐代文献编年》一书中介绍的西州时期吐鲁番出土文书,一共762件。其中,私文书114件,占比14%。绝大多数吐鲁番出土文书属于官府文书,这些文书都与治民职能相关。这表明吐鲁番出土文书(     
A.兼具历史记述和档案汇编双重性质
B.仅能够证明西州的历史面貌
C.可与《唐六典》等传世政典相印证
D.是研究唐朝制度史的二手史料
2024-05-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图所示为苏轼《枯木怪石图》,该画作内容简单,是一株枯木状如鹿角,一具怪石形如蜗牛,怪石后伸出星点矮竹。看似荒怪,却表现了画家仕途多舛而傲然不屈的心情。该画作(     

A.受到佛教深刻影响B.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C.反映门第观念淡化D.体现了理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6~17世纪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输入到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手工工场在各行业广泛兴起B.君主失去了货币的垄断权
C.长途和大额贸易开始出现D.一些高产农作物品种输入
2024-05-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843年,英国下院议员托马斯·斯当东说道:“在1840年那时候,‘在中国沿岸的船只或个人可能犯有走私行为,但这不能使中国当局对在该口岸的整个英国社团施行强暴成为正当,甚至不能减轻其罪行,所以,为了维护我们在中国的荣誉和利益,以适当的武力作为支持,要求充分的赔偿,是绝对有必要的。但我从没有否认事实,即如果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战争’。”这说明(     
A.鸦片走私只是个别行为B.没有鸦片走私就不会有侵华战争
C.英国维护自身利益正当D.英国以炮舰政策支持其市场扩张
2024-05-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下表是清末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各自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派别主张
清廷皇族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A.皇族认为保大清与保中国同等重要
B.立宪派主张延续皇族固有统治
C.革命派不具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重重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苏维埃国有工厂管理条例》,中共中央组织局制定了《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对改善公营工厂的管理做了许多规定,如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下设工厂管理委员会,以便民主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按月规定生产计划和财政预决算;实行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等。这些条例(     
A.在中央苏区得到了长期有效实施
B.极大缓解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困难
C.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
D.使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变成现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