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     
A.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B.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
C.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2 . 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他提出以美援为手段,加快达成在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推行经济社会改革的协定的目标。1962年,美国侦察机擅自侵入古巴领空并拍下了古巴导弹发射场建设的现场照片,古巴导弹危机爆发。这最适于说明,当时美国(     
A.致力于推行冷战政策
B.寻求改善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C.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
D.扼杀了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2-05-31更新 | 341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西贵港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和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D.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2021-03-11更新 | 160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8年,美国国务卿公开表态:“要是美国不支持欧洲进行自助,走向暴政统治(即共产党执政)很可能是不能避免的。”美国官方做出这一表态最有可能是因为
A.德国分裂冲击了欧洲局势B.马歇尔计划遭到怀疑
C.杜鲁门企图建立暴政统治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6 . 欧盟是现在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回溯20世纪6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欧洲共同体成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洲联盟成立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7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8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19-01-30更新 | 6419次组卷 | 81卷引用:广西桂平市麻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
A.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
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D.是欧洲各国共赢的一体化
10 . 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把靠近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国家联合起来,建立“第三种势力,使这支力量成为苏联和盎格鲁撒克逊两大阵营之间的仲裁者”。戴高乐的意图是
A.推动欧洲国家之间的和解
B.促使西欧联合凸显法国地位
C.摆脱美国威胁与苏联控制
D._调整法国政策缓和国际局势
2018-08-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