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       
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
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对冷战时期美国的发展战略思维逻辑总结道:“任何苏联的优势都会导致苏联方面的侵略和美国方面的退让。如果苏联领先,美国必须用双倍的努力赶超:如果美国领先,还应该用双倍努力扩大这种领先地位。美国的领先意味着稳定。”这种思维逻辑(       
A.缘于美国处于守势地位B.间接导致苏联产业失衡
C.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和平D.折射出国际局势的紧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观点认为,苏联基督教东正教背景下的斯大林“大国使命感”外交观念与美国基督教新教背景下的杜鲁门“大国使命感”外交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碰撞,使美国和苏联不可避免的逐步走向冷战。此观点意在强调冷战源于两国(     
A.文化传统的差异B.领袖个人因素C.意识形态的对立D.国家利益冲突
4 . 德国学者K.D.埃尔德曼指出:“尽管我们的国家被分裂,德意志民族仍可以被理解为辩证的统一体。旧德国的终结和德意志局部国家的成立究竟标志着德意志历史的终结还是标志着德意志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番言论反映了(     
A.近代德国学者对国家前途的思索B.资本主义在欧洲范围内继续扩张
C.德意志人民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D.冷战背景下德国人对统一的期盼
2022-07-10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61年,针对很多人批评美国对东德修建柏林墙没有做出实质上的反应,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认为:“这(指东德修建柏林墙)不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一堵墙比战争好的多。”由此可知,“柏林墙”的修建
A.得到了美国政府许可
B.导致了苏联势力扩张
C.顺应了美国冷战政策
D.避免了美苏间的对抗
6 . 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
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51年共同安全法》,一方面减少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把对欧洲的援助由支持民用生产转向集中用于支持国防生产。这一变化深层次的影响是
A.增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B.提高了西欧自身的国防力
C.推动了北约军事组织建立D.引发了苏联更激烈的对抗
8 . 冷战时期,美苏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官方海报数量均超过一万份。这些政治宣传海报无不体现了两国对于对方的偏见,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极力地去丑化对方,歌颂自己的功绩。这一现象反映了美苏
A.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B.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C.国家矛盾已不可调和D.两强相争影响国际格局
9 . 如图“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
2021-12-27更新 | 3921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
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
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
2021-12-27更新 | 387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