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由世界强国操纵的体系,并非是诸多国家操纵的均势体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其中英国与荷兰在17世纪爆发了三场为了争夺海权、基本由海战组成的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18世纪开始,英国再次确立了海上霸权。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英国海上霸权衰落和美国海权崛起之际,曾出现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的短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材料二: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联合国宪章》明确强调了和平解决争端的精神,和平解决海洋争议逐渐成为世界的广泛共识。被称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在21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和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权转换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数据看美国

1947-1955年美国对西欧援助数据统计表,图X为1946-1970美国经济账户余额和净储备流入示意图(单位:百万美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军事援助其它援助
赠予长期贷款总额商品和服务的产品进口占总额的比例(%)
19474367237374 40924
19482542 8661 2134 07922
19491703 9515034 45426
19504632 7751802 99519
19511 1122 317842 40111
19522 1511 4534531 9069
19533 4351 1381721 3106
19542 3131 0181051 1235
19551 59380074744
总额11 53416 9906 5216 52113

注:净储备流入是指外汇储备与外债之差;经常账户余额是出口商品和服务与进口商品和服务之差。

(1)根据表1和图1,说明美国从对西欧援助中获得的益处。
(2)根据图1,指出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至60年代末美国经常账户余额和净储备流入呈现的状况,并结合表1分析其成因。
2023-12-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德和解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5059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
1951418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在巴黎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为后来成立欧洲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1958914日至15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会谈,此次会谈结束了法、德两国长达百年的敌对历史。
19631阿登纳三访巴黎,双方签订了德法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法德两国在国家制度层面建立起了和解的制度框架。
196548法、德等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决定成立欧洲共同体,至此,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向社会、政治、安全等领域推进。

材料二   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关系图


——摘编自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


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对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原因进行解析。
2023-1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德国及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西柏林,“柏林危机”爆发。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9月联邦德国成立,10月,民主德国成立。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苏联也没再要求西方驻军离开柏林。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筑“柏林墙”达到顶点,也以此基本画上了句号。


结合材料,以“柏林危机与国际格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人均GDP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
18707613265115
190o67112--
191363955786
192962765574
195056724562
197370727068
199281738782

说明: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丝、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或、瑞士。

——【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之考察1820——1992年》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德国的快速工业化威胁到了英国的经济优势地位,两个经济强国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起来。欧洲国家疯狂地寻求新的殖民地或附属国以支持经济的增长,列强之间相互牵制,冲突不断发生。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版图,四个王朝和它们的帝国(德、奥匈、俄、奥斯曼)灭亡,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崛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性的支配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要素”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其他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至少选择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绘制思维导图,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二战的特殊环境中得到加强与发展的垄断资本,在战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垄断资本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分工趋势的加强,促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资本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空前增强。它们不仅在流通领域实行联合,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实行一定程度的联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美国和俄国1957年在核打击力量方面已取得了对等,而中国在1964年也实现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核武器扩散的危险变得更加明显,但正是这个事实表明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发现已具有普遍性,而且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情况:我们都是相互依赖的成员。强权政治围绕着两个超级大国发生两极分化,从5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力量和影响的增长以及科学上的优势,对上述这种过分简单的力量均势进行干扰。西欧,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复兴,在世界事务中形成了另一个即便是比较次要的力量。新近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国家,它们从殖民地.上升到现在的地位,在联合国中形成多数。

——[]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哪些因素构成了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尼克松的国际秩序构想

1971年,尼克松与美国《时代》杂志编辑对话时说)我们必须记住,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拥有较长的和平时期,是在形成均势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相对其潜在竞争者实力无限大的时候,正是战争危险来临的时候。所以我希望美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我认为,如果我们看到强大而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形成合理的平衡,相互制衡,但不相互拆台,那么这将是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1)指出尼克松对国际秩序提出的新设想,并说明其设想与二战后美国的一贯政策有何明显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当时中国新闻记者的口吻写一则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实运用得当,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1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以“新中国初期的治国理政”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4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同时,在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开创了新中国的治国理政新范式。

材料二   该学习小组又搜集了的1949年至195910年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分类和统计数量变化


1949年——1950年,《人民日报》广告多是日用品广告,其中轻工业产品占92%,私营企业广告占60%、国营企业广告占15%,个人占5%,公私合营广告占20%。1956年以后,《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多是工业产品,并且是重工业产品为主,占比80%多,广告的发布者大多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占比达到98%。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主义的角度概括建国初期治国理政新范式的内涵。
(2)研究治国理政,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人民日报》的商业广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的角度对建国初期治国理政的意义加以阐释。
2022-04-2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