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方学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极其宽泛的概念,以亚洲和非洲为主要研究对象,在19世纪有了重要发展。1873年,首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巴黎召开,并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其影响下,德、法、俄等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东方学研究机构,而英国政府在一战形势危急、财政困顿的1917年,也筹建起耗资不菲的东方研究学院。一战前后,欧洲主要大国的东方学都进入黄金时期。

二战后,东方学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960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了第25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尽可能多地邀请“东方”学者参会,又额外申请了10万卢比,用于邀请来自亚非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会议快结束时,美国曾申请下一届会议的主办权,由于苏联的干预并未如愿。双方妥协的结果是由印度承办。1964年,第26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主题为“人的尊严、人类友好和世界团结”,试图代表“东方”国家发声。1967年,美国如愿在安娜堡举办了第27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东方”研究的学术话语。新范式强调跨学科研究,更加关注目标地区的“当下”问题。

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正式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

——摘编自张扬《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方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方学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人均GDP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
18707613265115
190o67112--
191363955786
192962765574
195056724562
197370727068
199281738782

说明: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丝、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或、瑞士。

——【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之考察1820——1992年》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以后,尽管德国政府试图缓和与英、俄、法三个协约国的关系,但列强在巴尔干和北非地区的争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和地区性战争使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日益加深。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其一系列不当政策则加剧了这种对立。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材料二   以雅尔塔会议及其协定为中心,此前此后的一系列相关会议所达成的所有协定的总和共同构成雅尔塔体制的法律基础。雅尔塔体制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从总体来说,正是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发生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国际问题。

——摘编自杨和平《雅尔塔体制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德国与“三个协约国”关系恶化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英国就对美国进行全方位遏制和实行贸易封锁的外交政策。对此,美国在选择忍耐的同时,把西进作为打破英国战略遏制的重点。19世纪50年代,美国得到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等地,实现了建国领神“跨两大洋国家”的宏伟梦想。19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对美外交政策发生调整,正式确认了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地位,并与美国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展开亲密无间的合作。英国的战略调整,一方面是面对美国的扩张,英国难以保护美加边境和加勒比海的海岸贸易线,而过多地陷入与美国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英国精カ,使之无力介入欧洲事务,甚至有沦为“二流大国”的危险;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自身发生重大战略转向,从拓展和吞并海外殖民地转而寻找全球市场,倾销过剩产品

——摘编自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面对国力衰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现实,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说,正式提出构建英美特殊关系。1947年希腊、土耳其出现危机后,英国召会美国国务院,希望其给予援助,这意味着英国主动地将世界霸权移交给美国,推动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而这种结局,是英国所能想到和能争取到的,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其在殖民地利益的最好方式和最佳结局,从而形成了持续几十年的美主英从的特殊关系。

——摘编自岳小颖、袁胜育《英美关系的变迁与英国的世界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英美关系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英美霸权转移过程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启示。
2021-12-1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内战中状况的恶化,杜鲁门政府也急于想和“国民党这艘沉船拉开距离”,从中国内战脱身。于是,美国政府认为需要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以应付新的形势。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想当然地认为,国内必定有一批“亲共分子”正在“帮助共产主义征服中国”,阴谋出卖国民政府”。在美国社会到处弥漫着反共反民主氛围下,右翼势力的代表约瑟夫·麦卡锡应运而起,肆无忌惮地公开指责美国的对华政策。在他的影响下,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19506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有力地促进了美国行政当局逐渐改变了不用军事手段阻止中共占领台湾的政策倾向。至此,美国又重新开始对国民党政权全面承担义务,用武力支持蒋介石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随着此后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军事对抗的展开,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政策逐渐发展为全面的遏制政策。

——摘编自韦长发《麦卡锡主义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卡锡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