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美国共造成近六万人死亡、失踪,三十万人受伤。美国投入的战争开支达2500多亿美元,经济停滞引发了经济危机。越战中触犯的种族、民权以及人道主义问题,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巨大的漩涡,造成了整个国家极度地分裂。战争持续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思想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愈演愈烈,致使后来一系列学生运动在全美爆发。同时,由于大批左翼媒体的加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美国民众展示残酷的战场画面,甚至是美国大兵行凶作恶的镜头,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前线的血腥,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渐渐占据了上风。以大学生、高中生、亚裔族群为主的“反战生力军”,在各大城市掀起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同时伴随发生了系列流血冲突事件。国际社会也对越战表达了强烈反对,许多国家的民众和组织也举行了示威游行,联合国也通过决议谴责美国的越战行动,美国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越南战争,更多的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越战期间,一些美国媒体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帝国主义,这些政治正确的口号在越战时期的美国国内成为青年群体中的主流共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侵越战争期间美国爆发反战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4-05-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194842日制定了经济合作法案——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进入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
2024-05-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卷
3 . 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剧烈变化,出现系列影响国际秩序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现代史研究中,“开端”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苏联和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但学术界仍存在其它诸多观点。

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其它观点

开端时间主要代表
1871杰弗里·瓦夫罗等西方学者
1900刘祚昌等中国学者
20世纪初齐世荣等中国学者
1914部分中外学者

材料二   

(1)部分学者以1914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解释其合理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4-05-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料: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 (节录)

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就是为了帮助在自由世界中建立这样的制度和条件。这个政策的基本特征简述如下:

帮助欧洲复兴并建立一种欣欣向荣的经济;

帮助其他那些由于战争或冷战而产生特殊需要,且我们在那儿有特殊利益并有责任满足它们要求的国家;

帮助发展落后的地区;

对北约成员,如希腊、土耳其等提供军事援助;

在东西方贸易中,限制向东方出售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货物;

购买和储备战略物资;

致力于重建一个基于多边贸易、关税壁垒降低和货币可自由兑换的国际经济。

——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1950年4月 14日)

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2024-05-1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仍然支持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日本则表达了中立态度。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中立表示强烈不满,并削减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导致日本国内经济出现混乱,物价飞涨,商品抢购风起。面对不利的国内形势,日本推出了“亲阿拉伯政策”。日本政府官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要求。日本副首相三木武夫紧急赶赴中东地区,与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援助协议。最终,日本得到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予的“友好”国家待遇,摆脱了石油危机。

——摘编自李凡《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推出“亲阿拉伯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
2024-05-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间存在对阿拉伯河主权以及对胡齐斯坦地区和海湾三岛归属的长期争执。胡齐斯坦地区是大油田区,阿拉伯河两岸蕴藏着极丰富的石油资源,围绕该河的争斗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而英、俄势力的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复杂化同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历史上多次交战,彼此都统治过对方,积怨较深两伊虽同属信奉伊斯兰教,但分属两大教派,存在严重的教派分歧与矛盾。由此,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爆发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最残酷、最具破坏性的战争,给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为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战略地区之一。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伊战争为美国实现提供了契机。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利用各种非战争手段,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美国认为,两伊都不能过分强大。如果伊拉克强大,伊朗就会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就会向海湾乃至中东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对美国及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美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弱势均衡”政策和间接介入战争的手投,是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成功选用,有利于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维护其国家利益。

——摘编自冀开远《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材料三   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文明的冲突》声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在内的世界。每一种文明类型中的核心国家对文明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其中,中华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各有一个主导的核心国家;西方文明有两个核心国家,即美国和欧洲的法德核心;伊斯兰、拉丁美洲和非洲文明则缺乏核心国家。基于这一框架,亨廷顿预言,西方和中华文明及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将构成世界秩序的主轴。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亚洲经济的发展“至少潜在地对西方构成了威胁。一场涉及西方和其他文明核心国家的大战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可能发生”。

——摘编自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两伊战争历史,概括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并简评美国对两伊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文明的冲突”相关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

——摘自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是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摘自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历史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材料二中“极权主义政权”指的是什么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杜鲁门这篇讲话的意图。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的变化。
2024-05-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氢弹试验成功、核武器小型化、导弹等装载工具的发展及其在这些技术领域的领先,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在“大规模报复”战略的指导下,于1954年开始向海外军事基地存储核武器并逐步部署给驻地美军和盟国军队。但是1957年之前,美国对外输送核武器装备和元件进行“核存储”基本处于零散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的时机日臻成熟。

—摘编自陈波《“大规模报复”战略与美国海外核部署》

材料二

时间

概况

1955 年

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1956 年

编制首部原子能计划12 年大纲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下应用原子能发电,组成综合动力系统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年

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 年

首座核电站自主设计工作室正式启动

1970 年

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摘编自梁燕《核筑强国梦—中国核产业发展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海外部署核武器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核事业发展的特点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法因因坚持金本位导致法郎汇价偏高,便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到1932年年末共有10个国家紧随其后实行贸易的完全配额或许可证制度;而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据1932年进口情况估计,其实际上物品的平均税率达53.2%,一战后重建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各区域贸易集团图和各园关税壁垒的作用下,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19346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政府的《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对外谈判缔结互患贸易协定时,可根据协定修改关税税率,上下幅度可达50%。1934年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患贸易协定,出口贸易增加了48.9%,进口增加了40.1%。《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成为美国在二战期间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独霸世界。钢铁、汽车、建筑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园普遍重视并扩大钢铁的生产。为了缓解钢铁产能过剩,扩大钢铁出口,欧共体给予了出口补贴,这一举措引起了美欧之间的钢铁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从欧共体进口的钢铁征收了高额反补贴税。后经双方谈判,欧共体同意对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限额。美欧矛盾暂时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本碍决。

——摘编自彭波《千年贸易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际经济体系处于“割裂与封闭状态”的表现,简析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互惠贸易谈判与“构建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础”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与西欧贸易摩擦没有引发国家战争冲突的原因,并评价美国与西欧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举国震惊。许多人认为技术上的劣势反映了教育的落后,从而力主进行大规模教育改革。联邦政府大幅度提升教育经费,为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提供资助。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通过,把教育与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场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英才教育色彩,是服务于整个国家需要的全国性运动,得到联邦政府和一些财力雄厚的基金会的支持。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6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