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并概括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024-05-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都认识到要尽力避免冲突。西方不能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这有利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雅尔塔体系将原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都受到约束。各国人民与政府的维护和平、控制战争的意识都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雅尔塔体系下,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中国的政权更迭使亚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中立主义势力,这些成为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冲击两极格局的国际因素。
(3)综合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2024-05-2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祭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计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11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
2024-05-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美国人看来,北约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基本部分,即使1960年后,法国曾挑战美国的欧洲战略,美欧关系有些紧张,但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未改变。1962年肯尼迪也说,一个强大的、联合的欧洲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而不是竞争者,援助欧洲一体化是我们多年外交政策的基点。尼克松主义时代对欧政策有些变化,越战迫使美国要求欧洲在经济上承担更大的责任。里根总统对欧洲的保护主义提出了批评,但美国总的对欧态度是积极的。冷战结束后,1990年11月美欧关系的跨大西洋宣言提出,现在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自由的欧洲。克林顿曾说,我们提倡和支持的欧洲事业,就是帮助最好的伙伴建立联合的、自由的、民主的、共同安全的欧洲。

——摘编自张东升《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1)据材料,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和做法
2024-05-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考预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体系最终瓦解。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雅尔塔体系形成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1947年欧共体成立1965年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欧盟 科索沃成立 战争
1945年二战结束1985年 T 东欧剧变伊拉克战争1995年 2005年
药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不结盟运动1975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俄罗斯力量发展壮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长期对峙和竞争的主要形式及其在经济上激烈对抗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冲击两极格局的国际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2024-05-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国际秩序演进的思想根源,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国际秩序观的矛盾斗争。美国的冷战自由主义秩序观将自身塑造成为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所谓“极权”压迫体制的世界领导者,将美苏及其两个阵营、两个地缘政治超级权力之间的对抗塑造成为自由和专制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对抗,美国以此为基调界定了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大战略。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双方的冷战秩序观博弈出现新的重大变化,美苏在秩序观上均出现了各自走向现实主义的相互靠拢趋向。但这一相互靠拢是短暂的,它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意识形态需求和传统政治思维。美国里根政府以更大的力度迅速恢复了冷战自由主义的秩序观,全面发动对苏联的新冷战。

——摘编自葛腾飞、陈曦《冷战国际秩序的演进:大国秩序观与国际秩序斗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时期到当今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尼克松就任总统后,结束越战是尼克松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1969112日,《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查默斯·罗伯茨分析道:“竞选运动已经很清楚地表明,绝大多数美国人要求从越南脱身。”为了能让美国“体面”地从越南问题中解脱出来……美国与中国的和解将会为华盛顿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杠杆。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尼克松和基辛格希望通过利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间的矛盾,以及“与中国和解”所形成的威胁来对苏联进行讹诈,这基本上成为尼克松政府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摘编自李丹慧《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推行“与中国和解”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与中国和解”政策。
2024-05-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位于隔离的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

材料二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理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4-05-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艾森豪威尔于19531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

——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于朝鲜战争态度的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
2024-05-2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