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229429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国际秩序演进的思想根源,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国际秩序观的矛盾斗争。美国的冷战自由主义秩序观将自身塑造成为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所谓“极权”压迫体制的世界领导者,将美苏及其两个阵营、两个地缘政治超级权力之间的对抗塑造成为自由和专制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对抗,美国以此为基调界定了冷战时期的对苏遏制大战略。20世纪70年代后,美苏双方的冷战秩序观博弈出现新的重大变化,美苏在秩序观上均出现了各自走向现实主义的相互靠拢趋向。但这一相互靠拢是短暂的,它并不符合美苏双方的意识形态需求和传统政治思维。美国里根政府以更大的力度迅速恢复了冷战自由主义的秩序观,全面发动对苏联的新冷战。

——摘编自葛腾飞、陈曦《冷战国际秩序的演进:大国秩序观与国际秩序斗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时期到当今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内容。在过去300年里,经济现代化如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以“工业文明下世界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
主题一早期工业文明时代

材料一   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落伍沉沦了,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探索民族独立自强的道路。


(1)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其经济方面的依据是什么?当人类真正进入到工业社会后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索民族独立自强的?
主题二:工业文明扩散时代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如何理解?
主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大致在1946年到1970年左右,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凸显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时世界政治格局怎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主题四:经济全球化时代

材料四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4)阅读材料四概括“全球化”引发了哪些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2-05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 年1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我们建设和平:北大西洋区域的集体安全》的声明,把筹建北约一事公之于世。接着,杜鲁门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谈了北约问题,将此事与支持联合国、马歇尔计划等看作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王绳祖、刘同舜《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不少人开始认为苏联在核恐怖平衡的条件下并不愿意挑起战争。拥有核武器后,法国认为自己更应当有权参与决定大西洋联盟核武器的使用计划,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用大量美元兑换黄金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美国总统肯尼迪表示:“欧洲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而有关中国、古巴和整个拉丁美洲的问题则要严重得多。这些问题对我们越来越重要。”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说:“当形成联盟(指北约)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任何东西都无法使联盟保持……条约签订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执行措施在新条件下已经不能令法国满意。”1966年3月,法国从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中退出。

——孙一先《戴高乐时期法美北约危机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北约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戴高乐讲话中“新条件”的具体内容,并指出戴高乐讲话的意图
2020-09-11更新 | 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成为大众领袖,……把所有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实行三一区制,使每个部落都包括山地、平原、海岸三个部分,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之间不再对立,实现了部落不分彼此村社村民相视如一家。
材料二   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健全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政、御史台掌管监督。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还设宣政院,专管吐蕃地区和全国的佛教事物。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且改前代以山川行便为主的做法,明确“犬牙交错”为主导,史称行省制,或省院制。
(1)依据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指出克里斯提尼和中国元朝行政区划法和效果上的相同点,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上有何不同?希腊能够实行三一制、直接民主制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即全球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战后到60年代末的进攻性战略。   这一阶段,美国依仗它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采取一切手段,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如美苏冷战、 对于不听从美国指挥的国家不惜采取直接武装干涉、对中国从扶蒋反共到全面对抗新中国。
二、七十年代的收缩和防守战略。这一阶段,美国的全球战略可以概括为“维持均势,确保霸权”。一方面,美苏争霸出现了美守苏攻的局面。另一方面,美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盟主,第三世界国家团结斗争,也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主动改善美中关系就是这一时期)
三、八十年代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 以实力为后盾,力争恢复美国的军事优势,立足于同苏联的全面对抗,同时不放弃“联系”与对话。如政治上对中国推行所谓的“一个中国两个政府”的政策、军事上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
四、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实行“世界新秩序”和“三个支柱”战略。   即充分利用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全面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谋求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级世界。
注1:“世界新秩序”: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核心即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注:2:三个支柱: 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
(2)依据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解读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演变过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英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英国: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苏联: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有何异同。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