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北约和不结盟运动是美苏对峙影响下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美国欲把西欧诸国都纳入其反苏的战略轨道上,进而把这些国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此,美国充分利用西欧国家的“恐苏症”,大肆渲染苏联的威胁。很快,杜鲁门政府决定在同西欧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军事方面的合作,并最终促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诞生。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材料二   自从不结盟三巨头第一次聚首以来,不结盟的思想在他们的交往和商谈中逐渐明确。……196191日至6日,受到邀请的25个国家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面世。

——摘编自辜建中《不结盟运动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特点,并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角度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诞生”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写出“不结盟三巨头”。结合所学说明“不结盟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2021-05-0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工业化之初,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巧妙、及时地抓住了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的大好时机,利用西方资本家迫切需要向国外输出商品、寻求销售市场的要求,大量引进外国技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

——摘编自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二战后的紧迫形势正在削弱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力量,除了西方盟国,这些政治人物得不到什么支持,政府内外都受共产党人打压,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和选举力量。……1946年农业欠收,19461947年接着出现严冬,这些情况使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苏联30年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30年代工业化的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的原因,并说明美国在1947年是如何应对“不安”的?
2021-05-08更新 | 31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材料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77日,中央军委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抽调国防机动部队共 25. 5万余人,集中到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地区,以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107 日,美军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口。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大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出兵给予援助。毛泽东于1。月2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4日下午和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许多人有顾虑,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直到105日下午的会议上,大家才统一了认识,一致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证明,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正确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严厉地教训了美国霸权主义,一举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震惊了全世界。

——摘编自齐德学《“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认为新的世界大战必将来临的看法,阐述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竞赛中超过美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取得政权;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一致性;加紧渗透亚非拉地区,主张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赫鲁晓夫强调,苏美关系对国际局势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为此积极创造两国直接接触的机会,极力推崇首脑外交,在裁军和核禁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姿态,在战后遗留问题的解决上也对美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同时还竭力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

——摘编自陆丕朝《论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出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鲁晓夫的“三和”路线。
2021-04-2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眸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后来者。大约到1843年下半年,马克思在对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漫长而深刻的清算之后才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不论是理论运动还是实践运动,早已在法国、英国存在一段时间了。

--摘自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面世一两周后,恰逢1848年革命爆发,革命像森林大火一样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巴黎成立的共和国政府被视作对比利时的威胁,马克思这个活跃在政治领域的外国人,已经进入当局的视线。他的母亲这时决定让他提前继承遗产,这笔钱在2月底寄到布鲁塞尔,比利时警察认为这是为暴动购买武器的资金。马克思立即被告知离开这个国家。4月,马克思和伙伴们到了德国科隆,成为了他渴望的角色-开办一家激进派的报纸。

--摘编自乔纳森·斯珀伯《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

材料三     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当然,人们无法漠视,20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似乎陷入低谷。几乎在转瞬之际,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得到了复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解放了马克思;二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在一些基本点上恰好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见的情形相契合。正如马克思在1843年表明的:“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据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的两个伟大转变,列举“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英国的表现。
(2)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根据这一提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述马克思在1848年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1-05-09更新 | 25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在欧洲、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对峙。它们之间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但双方又始终将斗争克制在不引起直接的武力冲突和战争的限度内,于是“冷战”不可避免了。

——摘引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2000年)(第三版)》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而采取的“冷战”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时期建造的帕提农神庙,帕加马的宙斯祭坛,还有雅典卫城,整个建筑群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建筑通过他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造型颜色,材料的质感以及建筑本身的绘画、雕刻所带给人们的强烈且巨大的震撼……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的组合方式以及艺术修饰的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建筑长达两千多年。

——摘编自李智勇《论古希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材料二   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近代以来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整体生产潜力有限,而且低地平原的散乱分布,导致这个半岛很难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相对较小的面积供应着众多的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众多不同民族的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难免产生民族间隔阂,易引发民族冲突并代代相沿……巴尔干半岛地处交通要道,各主要强国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该地,极其严重地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

——摘编自豆丁网《巴尔干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

材料三   希腊内战(1946年3月30日—1949年10月16日),实际上是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同受英、美支持的政府军之间的战争。下表是希腊内战大事记:

1941年希腊共产党开始组织人民武装对抗德意法西斯
1944年希腊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英军护送希腊流亡政府回国,共同镇压希腊人民武装
1946年希腊民主党执政,恢复君主制,镇压国内民主力量
希腊共产党再度组织武装斗争,在解放区建立临时政府
1947年美国取代英国直接参与镇压希腊人民武装
1949年临时政府被颠覆,希腊内战结束,但出现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分裂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卫城建筑群的鲜明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该地“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事例两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希腊内战的国际因素。
2021-04-2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