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3 道试题

1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018-06-09更新 | 257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
2 .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017-07-22更新 | 2962次组卷 | 4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019-01-30更新 | 293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4 . 吴有法在《德国史探研》中说到:“‘德国’问题在不同时期,含义也不同。对刚成立的联郑德国来说,‘德国问题’就是复兴西德经济、取得独立的国家主权,改善德法关系,防止德国成为‘第四帝国’。战后初期‘德国问题’的解决,就是通过欧洲一体化途径予以实现的……才有了今天的欧盟和欧洲的大联合。”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联邦德国的建立导致“德国问题”出现
B.德法关系的改善解决了“德国问题”
C.欧洲一体化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
D.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是欧盟成立
2019-05-26更新 | 1821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2-05-31更新 | 3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高三2018年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6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5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1962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大量军舰和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说明
A.冷战中包涵着自我控制的机制B.冷战局势得到缓解
C.两极格局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D.军备竞赛回归理性
8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239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2019-01-30更新 | 161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江苏卷)
10 .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2019-01-30更新 | 142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