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刘金质在《冷战史》中把冷战分为五篇:冷战的开始(1945~1949)、冷战的扩展(1950~1962)、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冷战再现(1980~1984)、冷战的结束(1985~1991)。下列史实与上述分段时间不对应的是(     
A.冷战的缓和:古巴导弹危机爆发B.冷战的扩展: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23-05-23更新 | 199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与下图现象产生相关的因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
C.美苏利益冲突逐渐转向冷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023-0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的标志(     
A.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C.七十七国家集团的兴起D.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举行会议
2023-01-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模块(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因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其经济潜力的欧洲,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了。欧洲大陆(无论东欧和西欧)普遍存在着重建新欧洲的决心和从20世纪30年代的愚蠢行径中吸取教训的心愿。1950年后的大约30年里,欧洲人(主要是西欧)年均收入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一个半世纪增长额的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吃惊。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战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与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谈一谈促使一个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A.苏联的解体B.波兰剧变
C.两个德国统一D.东欧剧变
2023-01-06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模块(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A.经济政策的不同B.国家性质的不同
C.国家利益的冲突D.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9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交替变动的局面。


请回答:
(1)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除我们中国以外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
(2)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变化?
2022-1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的。……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并概括美国的承诺。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自身霸权地位下降紧密相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受到哪些“撼动”和“挑战”?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的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2022-09-06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