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947年,马歇尔计划强调其目标是“战胜饥饿、贫苦和混乱”,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去援助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这反映出,该援助计划
A.只是无条件地援助西欧国家B.企图遏制东欧国家经济复兴
C.具有遏制共产主义的隐蔽性D.加剧了美苏间的军事对抗性
2 . 下表所示为1952~1970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情况。这一情况
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
1952~1960年8.22.82.77.54.85.8
1961~1970年11.24.12.84.85.85.6

A.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C.说明日本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2021-02-10更新 | 34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2021-02-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法战争打破了旧的欧洲格局,欧洲大国实力变化引起战略地位、战略目标的变化。国家的实力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德国经济在对法战争胜利的刺激下获得了新的动力,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经济的垄断性,迅速走向现代化。法国则因割地赔款、内部矛盾使资产阶级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长期雄踞欧洲的法国被大大削弱,法、德力量对比的巨大变化使欧洲格局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要重新建立欧洲均势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连玉銮、张运城《普法战争以后欧洲格局的重组》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重点放在欧洲,这直接损害了德、法两国的利益。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遏制苏联的军事威胁,西德和法国都意识到,两国必须结束悲惨的对抗,相互取得谅解;西欧要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讲话。1950年3月16日,戴高乐对建立法德联盟的建议表示赞同。1958年9月14日和15日,他和阿登纳(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第一次举行会谈,两人取得共识,决定建立波恩-巴黎轴心。1963年1月22日,两国在巴黎签订了《德法合作条约》,从而使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阿登纳和戴高乐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成果-法德轴心。它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被人称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几十年来,尽管两国执政党更迭和人事变动,但法德轴心仍正常运转。

——摘编自秋明《德法关系走向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法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法两国和解的表现,并分析两国取得和解的原因。
2021-02-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48年,美国国务卿公开表态:“要是美国不支持欧洲进行自助,走向暴政统治(即共产党执政)很可能是不能避免的。”美国官方做出这一表态最有可能是因为
A.德国分裂冲击了欧洲局势B.马歇尔计划遭到怀疑
C.杜鲁门企图建立暴政统治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结盟,建立了“美主欧从”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冷战结束后,德、法、英三国新生代领导人都较为务实,主张逐步淡化欧美联盟,建立后大西洋主义的平等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正如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曾强调的,欧美“不再是反对某种东西的伙伴,而是支持某种东西的伙伴”。无论如何,欧盟奉行对外“多边主义”战略表明,欧洲利益高于跨大西洋利益,欧盟不愿像过去那样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奉行独立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美既合作又竞争。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 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世界力量结构显著失衡,短期内不存在根本改变这一状态的可能。作为现存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悖逆时代潮流行事,竭力扩大北约组织和日美安保条约的作用范围,试图通过强化军事集团和推行积极的对外干预政策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美国正在企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单极统治。美国的这种做法将会从反面推动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极化势力与多极化潮流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当今国际形势另一个突出特点。

——摘编自张宏志《剧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特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此特征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7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苏联和苏共的垮台是由于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家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了民族利益。”据此可知,根·安·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激化B.领导人改革损害了人民利益
C.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美苏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2021-02-0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东欧剧变引起的变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1-02-03更新 | 42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直六所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极力鼓吹“日本模式”,强调文化建设和民族自豪感。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美国势力渗透B.弘扬日本传统文化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助力军国主义复活
10 . 20世纪80年代后,曾以“脱亚入欧”为荣的日本日益重视亚洲,强调要在这一.地区发挥“真正的中心作用”及“领先和领导作用”。这反映出,此时日本
A.旨在排斥美国插手亚洲事务B.致力于打造政治大国形象
C.与欧洲国家的矛盾日益加剧D.企图再次建立亚洲的霸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