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88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5年至1960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供的经济“援助”几乎全都是用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变化导致
A.美苏加紧争夺发展中国家B.冷战的重点不再是欧洲地区
C.世界多极化趋势得以出现D.西欧国家被迫走向联合自强
3 . “冷战”结束后,《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等全球性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冷战”后国际制度的形成不由美国所愿,说明了(     
A.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整体实力下降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再依赖美国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对一些国际事务已经不再感兴趣
2023-06-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高考金榜押题卷(七)历史试题(新高考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美国对外的“有限资源”应该按“欧洲第一”的原则进行配置。他对马歇尔计划只是通过对欧经济援助而培植“地方自然抵抗力量”的要求不甚满意,按他的设想,对欧经济援助在帮助欧洲重建的过程中也要为美国拓展欧洲资本与工业制造品市场起到推进作用,而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欧“政治一体化”,便具备这样的功用了。因此,通过控制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盛顿便可在欧洲形成“让苏联人出去、让美国人进来、使德国人被压住的态势”。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戴高乐执政。对美苏称霸世界的局面非常不满。戴高乐政府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和摆脱美国的控制,于1966年退出北约。

——据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等整理

材料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化了,世界经济生活日益表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益尖锐,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有一定经济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纷纷走上了区域集团化道路。

——赵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动因。结合所学,简析法国退出北约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列举一个中国为成员国的区域经济集团。
2022-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年日本对美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以后日本的顺差数额直线上升,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连续发生。到了70年代,日本已一再强调要发挥其与经济大国相称的政治作用。这反映了当时
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瓦解
C.美国霸权地位趋向衰落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2021-12-12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2022届高三12月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6 . 当帝国列强试图重新统治其战前的殖民地时,遭到了愈加强烈的反对。这些殖民地大多数处于亚洲,对恢复主权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支持非殖民地化这一举动更是促进了殖民地夺回主权。这一局面
A.反映了战后民主力量的极大增强B.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D.充分体现了美国想独霸世界的野心
7 . 1944年,罗斯福曾经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场橄榄球赛,我们是坐在旁边长凳上的预备队。现在上场的第一队是俄国人,还有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我们预定要充当球赛进行高潮时最后得分的跑垒手。”这个比喻反映了当时
A.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形成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C.美苏冷战的格局基本奠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9 .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推动了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各种欧洲联合组织、运动中,以奥地利贵族卡莱基领导的“泛欧”运动最为著名。在卡莱基看来,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英联邦等洲际规模的联合体,如果欧洲国家想阻止自己的衰落趋势,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联合起来,成立“泛欧联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卡莱基一共召开了五次“泛欧”大会,邀请欧洲各界精英共商欧洲联合大计。“泛欧”运动形成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日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在欧洲联合运动的有力推动下,19299,时任法国外长白里安在国际联盟会议上提出,建立“某种欧洲联邦”,并于19306月向欧洲的26个国家正式提交了备忘录。这是“欧洲”思想第一次上升到民族国家政府的层面,因而在欧洲联合的历史上,白里安的“欧洲计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从两次大战间欧洲各国总的政策走向上来看,欧洲并未脱离分裂、战争的轨道。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联合历史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联合。
2021-09-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在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另西方人士,正用“经济封锁"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C.号召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应对经济封锁
D.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21-09-03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