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1 题号:144646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

—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

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

1979年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
工业总产值(%)10037.89.4510.16.5
出口贸易(%)10015.26.912.26.4
黄金外汇储备(%)10015.55.214.65.3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因素

2018-06-22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幕”之说虽然是丘吉尔公开发表的,其实都知道他代表的是美国的意思。原子弹爆炸后的美国,尤其是其总统杜鲁门,责任心爆棚,觉得全世界的事,美国人都应该担起责任,所以,他出台了一个叫杜鲁门主义的东西,大意就是,以后金世界任何国家的人,只要觉得自己不自由不民主想推翻政府,美国人必须帮忙。美国也很清楚,想对别人家指手画脚,必须给点甜头好处,人家欠你人情,你干什么都比较方便了。

——摘编自杨白劳《最冷和最热的俄罗斯》

材料二   要想控制整个海洋,进而压制住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就必须在东西方各寻找一个坚定的盟友。我们可以将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组合称为“新世界岛”。这样的盟友必须是完全的有一定体量的海洋强国,且不能太远,可以对抗大陆边缘地区。这样一来,欧亚大陆就术可能积聚起足够的力量来挑战美国的地位。但当主要的对手苏联消失之后,防止它们之间通过“合纵”形成更强大的对手又成了新问题。对于新世界的格局来说,最值得注意的当然还是上一个千年留下来的传统优势地区。在新千年中,!低纬度地区和南半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温骏轩《谁在世界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及实施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东西两方寻找的“坚定的盟友”,并分析苏联消失后美国面临“新问题”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的第三集《中国新生》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

材料三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
(2)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
(4)据材料四,“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多极”应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
2021-09-11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