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东欧各国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转变为人民民主革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这些国家在地理上连成了一片,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国惊呼:欧洲处于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缘,“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西欧急需恢复经济,马歇尔的“欧洲复兴计划”得到英法等国的积极回应。在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中,两大集团重兵相向,壁垒分明,有时短兵相接,危机迭起。

——摘编自曹中原《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材料二:以1989119日柏林墙的推倒为标志,使持续达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宣告崩溃。冷战终于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元化发展,最终形成多极格局。但是,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转换期或过渡期。过渡期的长短,决定于多极化中各极力量消长程度,决定于世界政治舞台上最终形成了新的力量平衡点。美国的实力地位虽会逐渐减弱,但仍能保持相对的强势;欧共体和日本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美、日、欧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在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确立后,其政治大国的地位亦随之加强。

——摘编自王曰庠《略论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依据。
2021-07-21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粮食援助最早始于19世纪初,是由美国提供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都是国际粮食援助的主要提供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对西欧国家的援助,积极扩展其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与苏联展开争夺,此外在广大的“中间地带”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和投资途径,维护其霸权利益。二战结束后几乎历届美国政府都相信,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出口率,可以转变为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竞争能力。因此,粮食援助作为一种“武器”,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

——据韩建刚《二战后美国的粮食援助政策浅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掀起“绿色革命”,这一“革命”使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潜力显著提升,其中农作物品种改良对于产量增加的贡献率可达50%—60%.这极大地缓解了全世界范围内因人口快速增长而引发的粮食危机。然而,如何养活21世纪中期将近百亿的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既要不断地增加农业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又要减少资源投入和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新“绿色革命”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不容回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摘编自傅向东《绿色革命-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利用“粮食武器”为其战略利益服务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色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
3 .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任何公开推翻中国政权或把东欧从苏联控制之下拉开的企图都将导致全面战争,比较可取的方针就是等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发生变化。杜勒斯意在说明
A.遏制社会主义国家需伺机而动
B.两大敌对阵营的对峙局面在形成
C.中苏结盟关系给中国带来困境
D.冷战会导致社会主义阵的分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至1954年,参议员麦卡锡利用职权肆意诽谤诬陷,指控国务院许多人是“共产党员”“间谍”,诬指共产党员已渗透到军队、军工部门,甚至中央情报局等国家机关。他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美国领导人。在麦卡锡时代,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人们互相猜忌,成千上万的民主进步人士以及政府、军队人员遭到迫害,他们的亲属朋友遭到株连。

材料二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然而美国招募和训练了大批古巴流亡分子,组成雇佣军,入侵古巴,妄图颠覆古巴政权。美国政府还不顾国际法院的裁决,给尼加拉瓜反政府军提供巨额军费和武器,企图颠覆亲苏的尼加拉瓜政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对内政策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对外政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内外政策带来的危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战后初期,美国无意促成欧洲联合,但因提供有限贷款来推动欧洲复兴的政策收效甚微,于是,将欧洲一体化视为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最佳方案和冷战的工具。这说明
A.美国无意将欧洲卷入冷战B.欧洲联合不利于美国建立霸权
C.欧洲的强大符合美国利益D.美国对欧政策服从于冷战需要
6 . “麦卡锡主义”兴起于1950年至1954年间,参议员麦卡锡在美国大肆反共、排外、极右的行径,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的人。由材料可知,麦卡锡主义
A.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冷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
C.因中美关系缓和而破产D.实现了美国构建单级世界的企图
7 . 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柏林危机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冷战是指二成后的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1969年尼克松政府灵活处理经济冷战政策,通过《出口管理法》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希望通过发展美苏贸易诱使苏联在越南成争、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方面让步。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材料二   1950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进入1970年代后,作为“缓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决定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将贸易关系看作是另一个可带来互利的领域”。中美之间贸易迅速上升,贸易额从1971年为零到1974年达8亿美元。在美国对华贸易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向中国出售10架波音707飞机。从1974-1977年,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厂商签订了价值37.4亿美元197项设备引进合同。中国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兴建27个大型工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戴超武《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经济冷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70年代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34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