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战后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第一次柏林危机D.“北约”的成立
2 . 高一某同学在自主探究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你根据表格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实施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地缘政治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A.冷战的典型表现B.冷战的含义C.冷战的基本特征D.冷战的起源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上半期世界国际秩序的影响,表现在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B.动摇了欧洲的他界优势地位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D.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 . “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美苏在国家大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作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党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又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等

材料三   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