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而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在美国的压力下,最终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社会制度的不同D.军事力量的失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
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D.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3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表示:“在当代,认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其他国家的防卫和进步,必须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次又是地区性的责任。”这反映了美国(     
A.遏制政策的终结B.反对欧洲共同体成立
C.全球战略的调整D.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决定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商品,技术、原料和设备实行全面禁运。并且,美国还领导成立了“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协调确定和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禁运。这表明(     
A.美苏进入全面冷战对峙B.世界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阵营
C.两极格局已经最终形成D.经济制裁是美国对外政策工具
2024-03-07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A.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
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
2024-02-1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巴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隶属马来西亚管辖,素有“风下之乡”的美誉。但沙巴主权争端由来已久,其产生、演变不仅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后领土政策和利益关联,还与西方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密不可分。1962622日,菲律宾政府对沙巴地区提出主权索求,开启了菲英(马来西亚)领土争端的漫长历程。菲律宾政府一方面要求与英(马)政府进行对话,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美国的支持,欲拉拢其进行干预。面对英菲两个盟友之间的领土争端,肯尼迪政府态度暧昧,只以和平调停者的身份进行调解。约翰逊政府基本继承了其前任的政策,只是根据国际地区局势的变化在策略上有所调整,一方面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进行安抚和调解,另一方面积极动员两国的亚洲邻国参与调停。1968年菲律宾以法律形式肯定对沙巴领土的主权,使得菲马对立达到高潮。约翰逊政府置身事外的立场,激化了菲律宾的反美情绪。但美国政府出于其东南亚战略考量,自始至终都未对沙巴主权争端给予重视,这加剧了美菲特殊关系的疏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沙巴主权争端的主要立场,并指出该立场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巴主权之争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2024-02-1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B.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D.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9 . 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8年,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在国会大力呼吁美国尽早承认拉丁美洲独立政府,要求美国对这场争取自由的战争提供支持。他声称,“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1822年,门罗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西属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491月,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共拨款约3.11亿美元,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并执行“长期基础物资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此外,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向丽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克莱推动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影响。
10 . 下图为1948年5月西班牙作家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在欧洲部分人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上发表的演讲内容。其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西欧国家应该(     
必须诞生这样的欧洲,当西班牙人说“我们的夏尔特勒(法国地名)”,英国人说“我们的克拉科夫(波兰地名)”,意大利人说“我们的哥本哈根”,德国人说“我们的布鲁日(比利时地名)”……为了生存,它将具有那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引导欧洲发明创造性词汇:FIATTEROPA(让欧洲来干吧)。
A.联合起来对抗美国B.携手应对苏联威胁
C.以联合促共同发展D.放弃原有国家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