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2 . 下表为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放弃主权声索的岛屿及有关信息。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争议国家岛屿及个数地理位置条约签订时间条约生效时间
尼加拉瓜科恩群岛1个加勒比海1970.7.141971.4.25
洪都拉斯天鹅群岛1个加勒比海1971,11.221972.9.1
哥伦比亚基塔苏埃尼奥浅滩等3个加勒比海1972.9.81981.9.17
图瓦卢富纳富提环礁等4个太平洋1979.2.71983.9.23
基里巴斯坎顿岛等14个太平洋1979.12.201983.9.23
库克群岛普卡普卡岛等4个太平洋1980.6.111983.9.8
新西兰联合群岛等3个太平洋1980.12.21983.9.3

A.苏联的军事力量不断收缩B.美国国家现实利益面临各种挑战
C.美国与苏联争霸局面结束D.第三世界成为多极世界重要力量
2023-05-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十一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一书的最后一编的部分目录,共三章,每一章有三节。

第四编   全球国际体系的嬗变(1945—2000年)

第10章

全球分裂

一、战后初期的全球国际体系
二、美苏冷战的爆发和两大阵营的形成
三、殖民帝国体系的衰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11章

三个世界的博弈

一、美苏冷战
二、两极体系的弱化
三、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变迁

第12章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
......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10、11章的范围内列举两个与战后全球国际体系演进有关的史实,并分别说明其所属的相应章节。
(2)如果让你为第12章设计2个小节标题,谈谈你的设计并分别阐明理由。

4 . 尼克松访华的报道

1972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下表列举的是当时部分媒体的报道

序号

内容

《日本经济新闻》在文章中指出:“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笑容可掬握手的一帧照片无疑是像雷电一样打在苏联首脑的心坎上。”

日本《读卖新闻》发文指出:“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已经具有作为拥有核战力的大国的发言权……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 事上从亚洲退却。”

意大利《天使报》指出:“(尼克松访华)是因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仍然是苏联这个大国。”

《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既证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也证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的新地位。”

采用“从尼克松访华的新闻报道看 XXXX”的格式,从上述新闻报道中选定一个视角,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视角进行解读。

2023-01-12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产业比例%
1973年1982年1973年1982年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
美国129530472724100100100
苏联6241212131015.214.646.8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
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2022-11-27更新 | 4057次组卷 | 32卷引用:历史(福建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人均GDP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
18707613265115
190o67112--
191363955786
192962765574
195056724562
197370727068
199281738782

说明: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丝、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或、瑞士。

——【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之考察1820——1992年》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开始复苏。同时,日本利用美国提供的低息贷款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下表为日本国内大米、小麦收购价及其比价变化(单位:60公斤,日元)。

大米政府购入价(A)

小麦政府购入价(B)

米麦比价(B)/(A)

1948

1458.00

1029.00

70.6

1950

2418.00

1606.00

66.4

1952

3000.00

1930.00

64.3

1954

3704.00

2068.00

55.8

1956

3788.00

2034.00

53.7

对于日本米麦比价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粮食短缺导致米、麦价格猛涨B.政府提高粮价促进农业复苏
C.控制小麦价格利于美国小麦倾销D.米麦比价变化受民众需求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1031日通过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这里,我想从500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国际关系演变的纵向脉络,以及世界与中国关系的互动与变化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因此,当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少可以从五百多年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长镜头回看中,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和质变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填写完成下表中“世界大变局”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世界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演变)
时间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重大影响
1500—1900A组:①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实力均衡为代表的、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B组:三十年战争及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及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以及与此相伴相生的以欧洲大国任意安排欧洲其他小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形成的西方大国的“势力均衡”原则和“欧洲协调”机制,以及进一步强化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国任意安排、征服、占领和殖民世界上其他弱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
20世纪C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D组:③
21世纪E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总体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多强”的力量正在上升,“一超”的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均衡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的世界观日益受到以平等成员身份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的推动,积极寻求“国际化”,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提供了国内政治前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格局的震荡,被中国当局和精英视为一次参与国际社会的良机。1917年正式参战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将战争视为中国结束其传统孤立主义政策,成为国际社会正式成员,以相对平等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绝佳机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世界诸大国承认中国的领土完整。此后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特别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根据伍斌《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022-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柏林危机期间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事件
1958年11月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建议结束西柏林占领状态,西方国家拒绝接受
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初步缓解柏林危机
1961年6月肯尼迪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大量东德人流入西柏林
1961年8月苏联在贯穿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外筑起“柏林墙”
1961年8月美国派出坦克来到柏林墙下,与苏军坦克对峙,但采取克制态度
1961年8月苏联不再要求西方驻军撤离西柏林,柏林危机结束

A.美苏避免直接军事对抗B.多极力量不断成长
C.美苏加紧争夺“中间地带”D.德国统一趋势明显
2022-08-02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单元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过习题】-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