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戴高乐主义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这段时间里,是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即努力使欧洲成为欧洲人的欧洲。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努力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为独立自主政策提供可靠的实力保障;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争取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的发言权;积极发展“法德联盟”,以此为基础巩固和加强欧洲经济共同体,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从而防止美国利用英国控制欧洲。这项政策在戴高乐之后的第五共和国历史中一直被延续发展着,说明它的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主义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后法国的戴高乐主义。
2024-05-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埃及纳赛尔政府于19567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英法两国对此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15日,苏联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以迫使其撤军。美国政府则打着以“公正”“中立”的旗号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意图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战争的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破坏与英法的盟友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6日宣布停火。

——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美国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邦德国建国伊始就自认为是德意志帝国的合法继承者,愿意承担德国的所有历史责任。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取信于邻,帮助联邦德国重回西方世界,从1951年阿登纳总理发表针对犹太人的赔偿声明开始,联邦德国向全球二战受害者支付财产损失赔偿金和人身、精神伤害赔偿金。德国联邦议院制定了以《联邦赔偿法》为中心的一系列纳粹受害者赔偿专门法。德国政府和12家德国大公司倡议组建了“记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筹集了101亿马克资金,其中一半来自约6500家德国企业的募捐。从2003年开始,德国财政部不断发布二战赔偿报告,向国际社会公示德国七十多年来主动赔偿的诚意。

——据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战后赔偿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赔偿政策的影响。
2024-05-1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毛泽东对戴高乐与中国建交的提议给予积极回应。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推动了西方国家在70年代的对华建交高潮。1975年5月,邓小平应邀访问法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出访西方大国。1978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经济代表团访问西欧五国,首站便是法国。这次出访对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中国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则始于法国。1980年10月、1983年5月,德斯坦、密特朗总统先后访华,推动两国“顺应世界潮流进入技术与进步的新时代”,中法贸易额由1981年的不到7亿美元升至1989年的近20亿美元。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材料二   戴高乐时期法国与美国的矛盾与争执,是整个冷战期间西方联盟内部最为引人注目的。戴高乐上台后,一改之前全面追随美国的“联盟政策”,强调将实现法国政策独立与行动自由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在他的领导下,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构建独立核力量;积极推动西欧一体化,实现与苏联、中国关系正常化;反对美元霸权,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但矛盾与争执只是法美关系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合作与共识。即使在矛盾重重时,法美两国的合作从未停止过。在共同抵御苏联威胁、维护欧洲安全等问题上的一致性,促使两国在矛盾中留有余地,在冲突中保持克制,共同维护西方联盟的统一。因此,把握好分歧与合作相互交织这一特点,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法美关系。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后的友好关系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高乐时期法国对美关系呈现两面性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6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雅尔塔协定》规定,德国在占领时期以工业设备、海外资产、产品、轮船、劳务等形式向那些“承受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蒙受了最大损失和组织了对敌斗争胜利的国家”支付赔偿。《波茨坦协定》规定“应迫使德国对于使联合国家所蒙受的损失与苦难尽最大可能予以赔偿”。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帮助联邦德国重回西方世界,阿登纳总理决心将战争赔偿上升为一种外交手段,通过赔偿以色列和犹太人实现“赎罪外交”。1951年阿登纳发表声明“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难以言表的罪行,这使我们有义务对犹太人遭受的个人损失和犹太人的财产进行道义和物质赔偿。”1956年,《联邦赔偿法》发布之后,德国根据各种赔偿法律、协议、基金,以德国马克、美元、欧元等货币向二战受害者支付赔偿。自此,德国二战赔偿转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货币赔偿”轨道。

——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战争赔偿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4-04-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