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邮票是重要的“国家名片”之一,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如图为1962年中国发行的邮票。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的衰落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民主意识的传播D.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2 . 2000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认为,美国关注的优先次序是:俄罗斯和一个强大的北约、中国、西半球以及中东。2001年8月,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正在集中精力研究可能的敌对国家,对美国情报部门关于“可能针对美国的袭击”的警告充耳不闻。这则史料表明(     
A.非传统安全因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B.冷战思维误导了美国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C.全球贫富差距是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主要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2023-08-19更新 | 454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2-10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3年6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发表演讲时指出:“‘多极世界’绝不是一个统一的主张……它并不能促进和平。多极世界是一种竞争理论,它带来竞争利益,在最糟的情况下,带来竞争价值。”这一言论表明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构建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势在必行
C.美国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D.遏制全球军备竞赛成为各国共识
6 . 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占有拉美地区57.3%的市场销售额。在俄罗斯,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被西方以72亿美元的价格买走。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金融危机是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7 . 20世纪90年代,学者阿尔奇·布朗评价苏联某领导人说:“他在结束冷战方面做出了任何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他促进了国家关于言论、出版、结社、宗教、移民等方面的自由进程,如今的俄罗斯是其漫长的历史中最自由的一个时期。”由此可知,阿尔奇·布朗
A.认为苏联模式取得成功B.极力反对美苏冷战政策
C.肯定了苏联的历史地位D.立足于西方的价值立场
2020-08-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18年5月31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美国将从6月1日开始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7月6日,美国又正式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针对美国这一系列的举措,欧盟、加拿大、中国和墨西哥都对美国商品征收了报复性关税。对此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上述国家的行为都遵循了世贸组织的原则
B.美国大力推行贸易开放政策以维护其利益
C.表明经济全球化完全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
D.是对全球性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一种反应
9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项目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1990年2000年1990~1995年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59020901271021.140.2
跨国并购15101144024.051.5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材料三   在信息技术等领域,全球化依然在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全球主义取得了胜利。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消灭地球上的文化差异这一点上,全球化完全失败了。毋庸说在精神和心理方面,人们失去了一体感,开始从过去的传统和文化中寻找自我。这正导致世界陷入不稳定。本来让日常生活中的日历、生活方式和饮食类型都同一化是非常荒谬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记忆,虽然美国通过好莱坞的电影、美元钞票和B-52的力量蛊惑和统治着世界,但是并不能支配人们过去的记忆。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晚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表现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
(3)材料三中提出的“地球并不会因为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这一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说一说你的看法。
2018-11-02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 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 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 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 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 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 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 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 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 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lO分)
(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 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历史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