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下表中国际组织的建立
组织名称成立时间宗旨或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年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等。
国际原子能机构1984年提倡和平使用核能,以及防止核技术被用作军事用途。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等。
A.削弱了世界各国国家主权B.促进了各国国家利益走向一致
C.体现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D.顺应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3 .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己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A.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B.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D.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市场
4 . 两会部长“好声音”

问题
(1)请对“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进行分析。
(2)“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能相提并论吗?为什么?
(3)谈谈你对“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的认识。
5 . “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信息流,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代控制了海洋一样。”有学者将这种新型的帝国主义称做数字帝国主义。此材料说明
A.科技革命影响国际政治体系B.信息技术推动全球化
C.数字跨国公司冲击国家主权D.网络削弱了霸权主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45年,创始人为一个国际性的世界设立了开放与合作的系统。这一系统发挥了作用,并使全球化得以出现。在这个新世界里,团体和个人越来越经常跨越国界直接互动,而不涉及国家。

这有其危险性。犯罪、毒品、恐怖主义、污染、疾病、武器、难民和移民:都比以往更快、更多地往返流动。他们也更加清楚远方国家发生的不义和残暴,期望各国对此采取行动。但是新技术也为相互了解和共同行动创造了机会。如果我们要从全球化取其最佳而避其最恶.我们必须学会更好的治理,学会如何更好地共同治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政府或国家的消逝。正相反,国家必须加强。

各国可以在基于共同规则和价值的共同机构中一同采取行动,从而彼此扶持,彼此加强。这些机构必须反映当代的现实,包括权力的分配。必须成为各国同非国家行动者,包括全球性公司合作的场所。

——摘编自科菲·安南《联合国秘书长千年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全球治理”理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治理”理念提出的意义。
7 . 据联合国统计,日前全世界有4.4万多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其产品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它们形成了“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以全球为销售带的企业运作模式”。这反映了
A.西方国家主导全球化B.世界开始融为一个整体
C.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D.企业国际化是时代潮流
8 . 学者张忠祥认为,独立之后尼赫鲁为印度选择了一条“从一切现存制度中吸取精华的第三条道路”。这一“选择”导致其
A.采取“一边倒”的外交B.追随“美苏冷战”
C.实行不结盟外交D.确立全方位的多元外交
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是指
A.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B.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C.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D.两极对峙变成了多个力量中心势均力敌的格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并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