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截至2023年底,已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A.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主权意识
C.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D.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区域集团化
2 . 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3 . 美国白宫2018年10月17日宣布,将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并宣称如果未来一年内未能与万国邮政联盟达成新协议,美国将会自动退出该组织。这反映出(     
A.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遭受到挑战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遭受到破坏
C.共建共商全球治理观遭到挑战D.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
4 .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截至1985年,美国共提起了33起GATT申诉,被申诉最多的是欧共体,日本次之。由于依靠GATT相关规定解决贸易争端的效率非常低,绝大多数申诉最终以双方磋商后撤回申诉的方式结束。最终,美国开始运用“301条款”等国内法机制,自行对外国政府不公正合理的贸易做法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这一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A.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B.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C.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的必要性
6 . 如图是2001-2020年部分大国相对实力对比情况。这可以说明(     
   
2001-2020年部分大国相对实力对比
A.经济全球化趋势目益加引B.世界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
C.世界经济霸权的争夺激烈D.国际上和平因素逐步增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益深化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逐渐遇阻,贸易保护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盛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着极端势力、民粹主义思潮扑面而来。2016年以来,随着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当选总特朗普签署并退出TPP事件交替登场,中美貿易争端,美欧贸易争端,让全球经济陷入动荡之中。在西方,一股逆全球化的流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被美国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称为“病态(NewAbnormal)”的现实世界,已习惯于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民族国家,正面临着令人惶恐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张韦恺镝、刘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新出路的中国方案》

材料二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策。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面对国际社会不断兴起的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呼声,我们要努力推进建设新型全球化。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1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指出的:“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カ、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当今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寒流”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为推进新型全球化提出的“中国方案”的主要内涵。
2023-09-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和远东太平洋秩序,但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维护亚太秩序上很少有所作为。1931年,日本精心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在远东多年营造的“华盛顿体系”。事变发生后,虽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等人主张“华盛顿会议的新秩序决不容忍像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野蛮侵略”,但总统胡佛却认为美国不应该单独冒险去“刺激老虎”, 他指责史汀生“更像是斗士,而不是外交家”。随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美国虽然采取“不承认主义”,但在行动上却是竭力避战保和。

——摘编自刘建华《美国亚太政策的交替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材料二   亚太地区多年来都是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首次提出“要牢固工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成为业太各国和地区组织合作的目标与方向,取得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中国与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布城 愿景”等重大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亚太政策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条件。
9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中亚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0.5亿美元和7. 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70.3亿美元和232. 3亿美元。这一贸易状况(     
A.说明中国处于严重贸易逆差地位
B.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发展
C.反映出我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D.体现了我国同中亚国家“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10 .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二战之后欧洲的难民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难民署要求设立“联合国难民紧急基金”,但因美国干预而失败。1954年,美国希望把难民署作为反苏的力量而开始给予支持。此后,“联合国难民基金”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并迅速筹集完毕。这反映出(       
A.冷战导致难民问题形成B.人道主义原则得到了各国公认
C.霸权主义威胁国际治理D.联合国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