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油危机

时间

概况

第一次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每桶10.651美元

第二次

1978~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4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每桶35美元

第三次

1990~1991年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当时油价一路飞涨,仅3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急升至每桶42美元的高点

材料二: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19759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75年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在提高汽车燃油效率方面,美国制定了《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标准》,对汽车燃油效率进行了强制性规定。19775月和6月,美国国会两院一致通过了《1977年能源部组织法案》,并由此在当年101日成立了美国能源部。其职责主要是通过可靠的、可负担的和环境友好的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和输送,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并且开发创新性的能源科学和技术等。1978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发电厂和工业燃料使用法案》,目的是限制以石油(包括油品)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建设,鼓励发电厂使用煤炭和替代燃料。19811月的《解除石油价格和分配管制法案》结束了政府对油价的控制,使美国国内油价首次与世界市场价格接轨。

——摘编自杜征征杜巍巍《历次石油危机回顾及对中国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石油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并谈谈这对于中国应对当今石油价格上涨的启示。
2024-06-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A卷)历史试卷
2 . 与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戒备森严,不肯转让核心技术不同,中国“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致力于发展大国间战略性合作关系
C.开放合作以共享经济发展的利益D.通过南北对话促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载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 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苜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姿豆、豌,豆等)、胡茶(芫茶)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梁(非洲高梁)也是大约4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至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大豆已经和粟并列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摘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至258.52Mt( 百 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 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 《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的使用亭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既影响了粮食的市场供求状况,也束缚了世界粮食贸易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食物生产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新气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2024-04-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23年9月9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峰会上达成一致,邀请非洲联盟(非盟)成为正式成员。非盟轮值主席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阿苏马尼在社交媒体上形容非盟加入G20是“历史性”事件,“终于到了非洲时刻”。非洲成功加入二十国集团(       
A.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B.预示世界经济中心向非洲转移
C.使强权政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丁2012年8月26日至3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来自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高级代表以及观察员国代表等出席了峰会。上述材料反映的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与会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B.摧毁了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
C.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诉求D.冲击了大国竞争的两极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这(       
A.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D.体现出各国携手解决全球问题
2024-01-22更新 | 336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列两幅漫画主要反映了(     
A.地区冲突威胁着世界和平B.美国推动国际局势多元化
C.国际霸权主义的卑劣行径D.世界政治力量失衡严重化
2023-12-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每况愈下,到80年代初几近停滞。此时,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海外投资快速增加,并已取代美国,成为对亚洲地区的最大投资国;一批以前曾经是国际资金转移接受者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已进入起飞阶段,由于相对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变化,它们积极加入资本输出的行列。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调整亚洲经贸政策,打破经济上的孤立封锁,将吸收亚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与远东开发战略结合起来。

——摘编自王东《七十年代以来的苏联对外贸易》

材料二   欧洲联盟1994年通过的《欧盟新亚洲战略》以及1995年发表的欧盟对中国长期政策的文件,意味着欧盟对待亚洲地区的基本政策,从防御型转入进取型。欧盟新亚洲战略总的目标是,赋予亚洲更优先的地位,加强欧盟在亚洲的存在;增强双方的合作和理解;在多边接触中加强同亚洲国家的联系,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建设性作用。经济战略是,促进对亚洲的贸易和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支持亚洲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对经济改革给予帮助;支持亚洲国家进入世界经贸体系。1996年3月,欧盟与亚洲国家发表《亚欧会议主席声明》,建设体制化的亚欧全面新伙伴关系。

——摘编自童天齐《试析欧盟对亚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苏联调整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与苏联亚洲经济政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并且进行阐述。(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06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倾倒核废水入海,中国政府强烈谴责并宣布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奇怪的是,西方媒体集体失声,这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时遭遇西方猛烈谴责完全不同。该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利益主导舆论方向B.意识形态斗争日益严重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D.国际环境保护意识淡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