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99次组卷 | 6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9年以来,美、俄相继退出《中导条约》,美国国防预算高达7380亿美元,特朗普提出组建太空军作为美军第六大军种;日本也宣布建立首个太空部队……信息与网络、深海与极地等领域,日益成为大国角力的新抓手和新战场。材料旨在说明(     
A.大国军事竞争失衡,风险不断加大
B.美国加强国防开支,试图构建单级世界
C.美日加强太空合作,增强亚太地区的不稳定性
D.部分大国破坏传统军控框架,冲击全球战略稳定
2024-01-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实现一体化D.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023-08-18更新 | 151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以往强硬的战略已难以奏效。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开始进行有选择性的收缩。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的成功实施,即使美国改善了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又使美国在亚洲实现了战略收缩,采用以越制越的方式,设法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出脚,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

——摘编自《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遏制战略”研究》

材料二: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美)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2023-08-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 20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杜鲁门认为,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 的报刊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摘编自(英)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国各地区很难单独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调整,大国的合作步伐加快,合作内容逐步深化。各国把加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外交工作、对外交流多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冷战的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原来掩盖在美苏霸权之下的各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造成各地区冲突不断。

——摘编自刘文汇、孙建社《全球化、多极化进程中的当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的特点。
2023-08-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4-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摘编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关系》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绕战争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

——摘编自邢晔《跌宕起伏的美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欧关系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
(2)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伊拉克问题上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8 . 2020年11月15日,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它的成立(     
A.表明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B.有利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
C.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D.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3-03-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整个西欧处于经济、社会、信仰混乱的状态,政治生活也出现“左倾”趋向,如:1947年法国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1/4选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意大利共产党也获得了1/3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深恐苏联的势力西进,十分担心欧洲国家购买力的下降会带来美国的经济危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治愈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退。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在国际舞台上,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等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材料三:冷战结束之际,美国明显地在行使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全球性霸权。美国行使这种霸权的种种最初尝试,都非常不纯熟,而这已经是最不严厉的评断了。2001年9月11日对无辜生命的屠杀事件令美国开始朝着一个新方向进发,这导致美国疏远了大部分的盟友,卷入一场看似无法完全打赢或撤退的战争。

——摘编自(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倾向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之际美国对外扩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霸权主义提出的中国方案。
2023-01-1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