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根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达到14.81%,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这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
C.传统国际经济体系受到冲击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2 . 如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A.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D.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2018年全球各区域域内、域外出口的比重示意图。由图可以解读出(     

A.非洲经济总体处于低层次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域内合作深度
C.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的成功典范D.新兴力量的崛起加速世界多极化
4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024-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拉美是第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兴起最早的地区。第一个创建的拉美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中美洲共同市场(1960年),其后又陆续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0年成立,1980年改组为拉美一体化协会)、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1973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975年)等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     
A.弱化了拉美地区与发达国家的联系B.表明拉美国家经济模式正在转型
C.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D.有利于提升拉美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由世界强国操纵的体系,并非是诸多国家操纵的均势体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其中英国与荷兰在17世纪爆发了三场为了争夺海权、基本由海战组成的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18世纪开始,英国再次确立了海上霸权。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英国海上霸权衰落和美国海权崛起之际,曾出现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的短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材料二: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联合国宪章》明确强调了和平解决争端的精神,和平解决海洋争议逐渐成为世界的广泛共识。被称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在21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和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权转换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讨论世界历史的变迁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所谓合力理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合力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生动描述。

——摘编自宋伟《世界政治变迁的根本动力与作用机制》

材料二   正如俞正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逐步取代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代。此外,因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加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机会,由此导致现有的经济大国之间的实力地位跌宕起伏、此消彼长,并有可能使原来已有一定实力的准大国一跃升为新的世界经济大国。多年来,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方式不断为变革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而不懈努力着;欧盟、日本等国纷纷在联合国改革、世界新秩序构建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努力和构想;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巴西、东盟、非盟和阿盟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国际组织,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上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口号。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冢和地区,有2000多个民族,它们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各不相同。这些种类繁杂的全球问题如果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主宰,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迫切需要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通力协作,共同协商解决。

——摘编自李德俊 毛和荣《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及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合力理论”解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并分析其主要动因。
2024-01-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82年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开启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新篇章。近日,日本将核污水排放到太平洋中,严重违反了此公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方对此表示强烈关切和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却表示了支持或默许。下列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难以发挥作用B.中国在海洋环境保护层面意识最强
C.目前国际法的实施仍然具有局限性D.日本的海洋环境保护技术落后世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贯穿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三)微观经济主体(跨国公司)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保障。

——摘编自王宛濮、韩红蕾、杨晓霞《国际贸易与经济管理》


上述材料是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阐述,请根据其中一项或者多项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如表为2000~2009年南南(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概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年份200020062009
出口额10.21517.7
进口额9.614.116.1
贸易额9.914.516.9

A.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B.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2023-01-13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