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1·湖南·高考真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11次组卷 | 50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2020高二上·北京·学业考试
2 .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1919年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1921-1922年战胜国
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指出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国际体系的名称。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

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4)提取材料中关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不同观点,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06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2020·北京海淀·模拟预测
3 .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起源时间上,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学者观点基本上都把全球化开始的时间确定为近代,只是在具体的时段或标志上存在分歧。比如,在马克思那里,全球化是以15世纪现代资本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沃勒斯坦虽然接受了这个时间界定,却把标志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开始于18世纪出现的现代性,因为现代性的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全球化扩张的……当然,也有学者把全球化视为当代现象,比如波尔穆特认为东西方冲突的结束(即两极格局解体)才是全球化的开始。在起源地点上,尽管我们反对“西方中心论”,但必须承认,西欧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是全球化明确的起点。

——摘编自杨雪冬《全球化:已知的和未知的》

材料二   作为未来一项关键技术的人工智能,由于可获得的数据量巨大,中国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可能会占优势。人们突然发现,西方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方面保持信心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北美和西欧等西方核心地区必须保持科技上的领先地位。一旦在相互依存的一体化世界中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即西方全球化体系的非西方参与者开始超越其发起者,西方就会考虑彻底抛弃它所倡导的全球化。

——[德]M·西蒙斯《“对华脱钩论”背后折射西方不自信》


(1)依据材料一,在全球化起源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上,西方学者的主流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2)当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反全球化的趋势也表现得日益明显,说明反全球化在当今世界的具体表现。结合材料二分析反全球化的原因。
2020-06-1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