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9世纪中期,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中美关系大门打开至今已有40多年,两国关系走到今天,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是中美关系非常重要,这不难理解,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每年来往人次超过600万。另一句话是非常复杂,如果中国和美国打起贸易战,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剧烈的冲击和影响。中美关系复杂远不止这一点。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两国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点也越来越多。

——王宝付(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员,从事安全战略和中美军事关系问题研究)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欧元问世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三大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各是什么?简析这些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放眼未来,请你说说中美两国应构建怎样的双边关系。
2020-08-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很多历史学者就20世纪战争的根源论进行深入探究,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两种。前者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人性根源论,即认为人本身存在的欲望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约翰.费希特为代表的国家利益论,即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战争的根源;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无政府状态论,即只要国际社会仍然是“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彼此不存在从属和支配关系,战争就可能发生;威尔逊为代表的民主和平论,即专制国家是战争的根源。民主国家决不会打民主国家;罗伯特6基欧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霸权的存在是国际体系趋于稳定的原因。除此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战争产生于阶级社会,要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社会

——摘编自叶俊《20世纪战争的霸权根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战争呈现的共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根源论”存在不同观点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维性。当今世界,实力对比特别是各大国综合国力对比,仍是影响未来世界格局走势的物质基础。而国际战略形势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主题,预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成为21世纪初世界局势发展的基本特点,全球化对未来世界格局将产生的影响是冷战时期所未曾遇到过的,而全球化下的大国战略关系则奠定了世界格局的基本架构……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众多非国家行为主体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对世界事务产生的影响撞击着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架构,比如欧洲大陆的欧盟、亚洲地区的上海合作组织,但无论如何,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无论是意识形态如何,都应尽自己的责任,各方的共同努力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本条件。

——摘编自夏安凌《影响未来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探析》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本应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然而联合国却有被美国强权“边缘化”的危险。美国虽蛮横地推行“单边主义”引发大国关系急剧调整,但各国又尽量避免与美发生冲撞,从而使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出侧重彼此“借重”而不图“联合”,谋求妥协求同而避免破裂摊牌。9·11事件后,中俄、中日、中欧、中巴关系和美俄、美日、美欧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对抗和摩擦大为减少。出于“反恐主义”的现实需要,美国不再一味搞单边主义,而是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替运用……在安全和军控问题上,以美国为首的北方国家已把安全战略针对的重点从对付原苏联准备打一场世界大战转到对付南方国家和地区的局部战争,南北政治关系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冷战虽已结束,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仍未放弃冷战的思维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处中斗争,斗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力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摘编自张静《21世纪初期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斗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初期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就如何构建和谐世界,谈谈你的认识。
4 . 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世界的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古希腊的教育家们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没有历史负担。既没有既成的、公认的文化传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路……古希腊先哲的著作都是私人著述、一家之言,对后人只有启示、教益,而没有约束力。
——据张瑞璠 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教育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明清王朝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什么制度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惠州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中的几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二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 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材料三 “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材料四 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请回答:
(1)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导致这—时期人们“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经济、政治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2016-11-2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高二下期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历史卷
6 .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莫斯科对利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虽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经过反复谈判,1987年12月8日,苏美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3%—4%。
《中导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谈判中苏联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根总统就任美国总统七年,美联邦赤字累计达数千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达到万亿美元,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
联邦德国《世界报》说: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在心理上是一个突破,在政治上是一个成就,在军事上只有有限的重要性,而在战略上却是可疑的”。
——摘编自《当代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报》评论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深圳高三下期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日趋扩大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之一。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西欧并逐渐扩展到亚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的过程,也是国际经济关系演变的过程。二战后,世界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表现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它的动力和主要途径是什么?
(2)根据下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2016-11-18更新 | 4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