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40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暂时成为大国无暇顾及的“真空”地带。1995年前后,中亚周边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爆发车臣战争、纳卡战争、阿富汗内战、“三股势力”冲击等。针对这一局势,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这一次“会晤”
A.确立了五国首脑定期会晤的机制
B.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C.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D.推动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1-06-07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21多极化趋势
3 .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两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竞争方式更具迷惑性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
C.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D.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021-06-04更新 | 42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士人“商战”观念的兴起直接原因应是西方重商主义的冲击。“商战”一词,最早见于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书函中。薛福成认为西人追求富强,以工商为先。1894年甲午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通过“商战”御侮救亡。还应看到,国人在经历义和团武力排外失败后,正是在“商战”观念的荡激下,逐渐认识并采取一种理性的、文明的排外方式。在此语境下,“商战”观念成为影响全国的社会思潮,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春天的到来。

——摘编自张红蕾《晚清士人的商战观念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日本优势产业中许多高端产品都对美国的市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发起了贸易战。由于日本的出口依赖于美国市场,在整体较量中,日本处于劣势。同时日本考虑到维护日美关系,并未进行坚决的反制,而是一味妥协。1985年,日本被迫与美、联邦德国、法、英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疯狂升值,使得日本出现大量经济泡沫。此时,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全线崩溃。最终,日本付出了惨痛代价,经济和社会都陷入了长期停滞。

——摘编自李婷婷《日美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商战”观念的内容,并分析其兴起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日美贸易竞争中的特点,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5 . 全球化颠覆本土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但同时不断增长的国际间货币、商品、影像及信息等,已经产生了超国界的“第三种文化”,它调和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一不碍多,多不碍一,一与多互生互成的文化现象。这表明
A.全球化使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B.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同质化
C.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D.文化多样性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1-06-04更新 | 42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韩国、新加坡相比,墨西哥、阿根廷两国(     
A.出口贸易呈现减少趋势B.对外国资本依赖程度较高
C.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D.区域经济合作化水平较低
2021-06-04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东西方思想比较】

材料一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有孔子、老子……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摘编自(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21世纪将是人类的新轴心时代。在这个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种文化将由其吸收他种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决定其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将会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会大大地发展起来。……新的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世纪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可以预见,21世纪的思想文化也许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世纪。

——据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轴心时代与轴心时代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8 . 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经济主权让渡困难B.人口迁移引发文化冲突
C.经济全球化造成利益失衡D.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弊端
9 .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指出,欧洲各国民众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他们的民族认同,增加欧洲这一维度,“要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持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该社会学家强调的是,欧洲一体化
A.缺乏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B.应增强欧洲国家的文化认同
C.需要兼顾统一性与多元化D.要从经济合作转向政治合作
2021-06-02更新 | 72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而最富裕的1%的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0%,是平均水平的3倍。”该材料的主旨是
A.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逐年上升
B.发达国家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大
C.资本主义国家生命力更加旺盛
D.富人的收入大大超过人均收入
2021-06-01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