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6 道试题
1 . 【人口老龄化】

材料一   人口学通常认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当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19世纪70年代,西欧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育观的变化,加之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新生儿出生率大大降低,老年人口在其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发达国家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后德国在排除移民的情况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摘编自王仲《国外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观点及措施简介》

材料二   为积极应对人口结构老龄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德国不断根据人口结构变化进行系列改革,通过制定《一般平等待遇法》《母亲保护法》等法律保障生育主体的职场合法权益,通过实施“过渡兼职工作时间”计划,为需要照顾家庭的职业女性量身打造工作时间,构建了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德国各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金产品,需要根据《养老金认证法案》相关规定向联邦中央税务局递交符合标准要求的统一产品信息,德国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要接受统一的教育培训,达到一定资质才能上岗。为了有效解决老龄人口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其标志性法律为1994年颁布的《长期照护保险法案》,具有“全民覆盖”“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的特点。德国通过改革缓解了老龄化现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老龄化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

——摘编自吴宦熙《典型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德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设计。
2022-12-16更新 | 12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2022-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了解决或缓解,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在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愿意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材料二


材料三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中国提供的中国方案。
4 . 下列国际组织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A.世界经济新秩序已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C.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挑战D.世界经济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6 .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塞尔维亚进行大规模的空袭,轰炸持续了78天。在空袭中,美国没有像某些欧洲盟国催促的那样尽快派出地面部队,结束战争。美国的行为(     
A.阻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B.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C.阻碍了欧洲一体化步伐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部分统计数据。这组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份国际小麦价格(美元/吨)国际玉米价格(美元/吨)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个)
199620015026
19981008043
注: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A.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B.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C.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D.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2022-12-12更新 | 32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合作组织,如“七十七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这样的国际性组织,以及“非洲统一组织”“欧洲安全会议”“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这些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南南合作进一步加强D.国际格局已经发生本质变化
9 . 下图是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多样性的不同认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前者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规律B.前者承认文明多元化下共同发展
C.后者是对文化趋同性的纠偏D.后者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和斗争性
10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既深入发展又相互交织。对其相互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信息化推动经济全球化   ②经济全球化挑战文化多样性
③政治多极化依赖社会信息化   ④文化多样性贡献政治多极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