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 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民族交融
2024-04-07更新 | 72次组卷 | 61卷引用: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训练-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2 . 下列各项中,对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表述最确切的是(     
A.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专注民族自身利益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原则
2024-02-11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某跨国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B.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C.跨国资本全球流动D.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4 . 下图为某国际组织的徽标。关于该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
B.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C.它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D.中国加入该组织10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23-09-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联盟高中2021-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实现一体化D.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023-08-18更新 | 139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四单元检测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以往强硬的战略已难以奏效。出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考虑,美国开始进行有选择性的收缩。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的成功实施,即使美国改善了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又使美国在亚洲实现了战略收缩,采用以越制越的方式,设法使美国从越南战争的泥潭中抽出脚,从而使美国在均势外交的前提下,维持霸主地位。

——摘编自《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遏制战略”研究》

材料二: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美)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2023-08-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 20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杜鲁门认为,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 的报刊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摘编自(英)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国各地区很难单独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调整,大国的合作步伐加快,合作内容逐步深化。各国把加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外交工作、对外交流多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冷战的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原来掩盖在美苏霸权之下的各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造成各地区冲突不断。

——摘编自刘文汇、孙建社《全球化、多极化进程中的当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关系的特点。
2023-08-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主要说明(     
A.当今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引领者
B.只有加强国际间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C.全球化对各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全球化对西方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2023-05-24更新 | 136次组卷 | 3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推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4-0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