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今日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以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有增无减。而美国一些学者坦言,美国财阀集团正在不断制造美国白人的生存和文化焦虑,动辄夸大移民问题、塑造外部“敌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B.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
C.多元文化的湮灭D.全球人口迁移面临新的挑战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清新一中、佛冈一中、南阳中学、连山中学、连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
印度1.57.79.216.6
韩国1.04.53.52.7
日本4.62.11.2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4 . 人类历史的演进就是一场变局与重构、动荡与复兴的协奏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30年以后,欧洲进入了所谓“宗教战争”时代,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西班牙著名神学家维多利亚以罗马“万民法”概念为蓝本,应时之需,创造性地赋予万民法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将万民法的范围扩展到远远逾越其传统界限的领域。正是依靠他的理论,所谓“国际法之父”雨果·格劳秀斯才建构起“富有灵感的体制”。因此,与格劳秀斯相比,维多利亚更有资格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 。

——摘编自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

材料二   受制于自然条件,黄金产量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币值的长期稳定,实际上等同于物价的下降。一旦一国黄金大量外流,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加剧生产过剩。而各国政府在货币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关税或殖民扩张来缓解压力。在一战和大萧条的冲突下,金本位制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与此同时,日渐削弱的英国也无力维系英镑的国际地位。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完全瓦解。1944年,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材料三   当今世界充满动荡不安,人类面临多重挑战。保护主义、泛安全化冲击世界经济,单边主义、集团政治重创国际体系。乌克兰危机延宕加剧,中东冲突硝烟再起。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太空极地等新的挑战接踵而来。但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二是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三是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四是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

——摘编自王毅《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多利亚万民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相比“范围扩展远远逾越传统界限”的表现,简析维多利亚法学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944年确立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名称及内容,分析影响“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新的世界货币”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列举中国作为“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之努力。
2024-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0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认为,美国关注的优先次序是:俄罗斯和一个强大的北约、中国、西半球以及中东。2001年8月,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正在集中精力研究可能的敌对国家,对美国情报部门关于“可能针对美国的袭击”的警告充耳不闻。这则史料表明(     
A.非传统安全因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B.冷战思维误导了美国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C.全球贫富差距是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关于对日本和欧共体贸易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折射出(     
行业内容
棉纺织业1955车和1956年美围要求日本“自愿”限制棉纺织品出口,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棉纺织品出口限制协定
机床业1986年美国与日本缔结了为期五年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数控车床等被限制在1981年的市场份额
钢铁业1982年美国与欧共体达成为期3年的协议﹐规定欧共体11种碳钢产品、钢管的出口分别被限制在占美国市场的5.5%、5.9%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B.冷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着挑战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截至2022年,金砖五国占全球人口总数约4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77%,外汇储备在全球占比超过35%,吸引外资超过4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这主要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B.金砖合作机制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C.区域经济集团化取得重大成就D.金砖国家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
2024-03-31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9年,欧共体国家宣布禁止对华销售武器,并推迟新的官方出口信贷和经济开发项目。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欧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全面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也开始快速增长。这一转变(       
A.反映中欧间国家利益趋向一致B.有利于扩大欧洲对中国的影响
C.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D.说明中欧的矛盾已经消失殆尽
2024-03-2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03-27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