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2 .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2017-11-16更新 | 1013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017-08-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8卷引用: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09—2010学年度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
B.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
C.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D.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5 . 苏联和日本早在1956年10月就发表联合宣言,结束战争状态,恢复邦交。但无论苏联还是俄罗斯都没有与日本缔结关于领土争端的和约,主要症结是所谓“北方四岛”问题。这表明
A.意识形态的对立阻碍邦交关系B.国家利益会影响国家外交活动
C.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冷战思维依然干扰着大国关系
2017-05-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二战后.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随后,大多数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又加入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英联邦。联邦内各成员国主权平等、经济互惠。其加入英联邦的动因是
A.加强联邦的内娜团结B.从应区域合作的趋势
C.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D.谋求自身稳定与发展
7 . 2011年3月20日,由利比亚内乱演变成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引起全世界人民对利比亚局势的关注。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
A.正义战胜了邪恶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呈现多极化趋势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D.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恐怖主义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的严峻趋势。较大的恐怖袭击事件有:

1998年8月7日,“基地”组织用炸弹袭击了美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的大使馆,共造成253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9.11”事件,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3000人死亡。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这起由“伊斯兰国”组织策划的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材料二2001年9月19日,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通过两项法案,明确界定了欧洲范围内恐怖主义行为的概念和对相关罪行的量刑标准。有关打击恐怖主义法案规定,恐怖主义行为的该闹闹是个人或组织故意针对一个或多个国家,或针对被侵犯国家的机构和人民进行旨在威胁、严重破坏甚至摧毁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及其建筑物的行为。

有学者认为,恐怖主义的根源在于: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于仇恨;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家恐怖主义的催化剂;等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恐怖主义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2017-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0 .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