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反映出(     
A.国际治理成为国际关系演进潮流B.国家纷纷让渡其部分主权
C.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盛行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然成型
2024-02-05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谷物、植物油、化肥、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需出现失衡,价格暴涨,严重扰乱了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贸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增至50年来新高,占全球经济总量86%的143个经济体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的必要性B.发展中国家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
C.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D.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之前,中国和西方彼此了解几乎为零。蒙古西征后,以马可·波罗等为代表的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开启了欧洲人对中国神话般的梦想。18世纪,从器物到文化和哲学思潮,再到文学艺术,“中国热”影响了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1700年,路易十四身穿中国服装,坐着一顶中国的八抬大轿现身凡尔赛宫,之后“中国情调”成为引领欧洲时尚的主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件史实证明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作用,并从文化角度回答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材料二   从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的外交使节、商人、游历者们不再关注中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对世界的贡献,而是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以及中国人的样貌等方面,建构颓败的社会、腐朽的政体以及没落的道德等中国形象,在他们的一再努力下,一个腐朽落后的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

——赵凤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13—20世纪前半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傲慢的鄙视和偏见”的背景。

材料三   新时代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如今的强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无不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

——何姝妤《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3)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的特点,并列举中国在“应对一些大的全球性问题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从而“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4 . 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C.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2023-09-08更新 | 319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不断加大对南联盟军事打击力度的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打压传媒设施,限制舆论报道,力图实现新闻封锁。同时,还将运输机专门设计和改装成“空中广播站”,抢占南联盟电台频道,干扰南联盟电台的广播。战争期间,北约通过欧洲卫星通信组织,停止为转播塞尔维亚节目的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卫星服务,封锁信息。北约下达空袭命令后,西方主要报纸每天至少用两三个整版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发生在旧大陆的这场北约参与的战争。各报报道的重点并不是每天的战况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场战争的必要性。而南联盟则控诉北约轰炸给南造成灾难,鼓舞人民抗敌的士气,坚定胜利的信心,分化和瓦解敌人。尽管双方都在有效地管制着传统媒介,但谁都无法控制互联网这个新领域。北约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和常设链接等方式,对南联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在线宣传,大量发布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面对这种局面,南联盟开设一个新的网址,并立即成为提供科索沃战争信息最权威、最全面,也是最及时的因特网网址。

——节编自应吉庆《现代战争中的舆论宣传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索沃战争中双方实施舆论战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中舆论战的主要方式。
2023-02-03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1世纪初,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2023-11-15更新 | 125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7 . 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份2030年实现2℃温控目标的最低减排成本路径的评估报告:即使各国都实现了各自目标,21世纪末全球气温仍可能上升2.9℃—3.4℃。然而,西方反对减碳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表明当前全球治理
A.需要共同的价值理念B.根源于逆全球化趋势
C.打破了传统世界格局D.缺乏有效的实践方案
2022-06-06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前,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教材中充斥着民族英雄和战胜敌人的史诗故事,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

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走向和平的唯一出路是和解。1952年春,《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公布,肯定了两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的观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

2006年,法德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它把培养欧洲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尽管许多敏感问题依然不易处理,比如为了支持反战话语的建构,教科书中不再讨论大战的起源。

——选编自王加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1)观察如图,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使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改变。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该事件前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体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分析析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认识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
9 . 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
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
2021-12-21更新 | 390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10 . 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双方激烈交火并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历史上,阿亚两国就纳卡归属素有争议,并因此爆发战争。这体现出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仍然存在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世界仍动荡不安D.宗教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头号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