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017-08-23更新 | 26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1896~2021年,奥运会已经举办了32届。在1896~1956年的前16届奥运会中,欧洲国家和美国就举办了其中的15届,占比93.75%,另外一届由澳大利亚举办。在1960年之后的16届奥运会中,欧洲国家(不包括苏联和1991年后的俄罗斯)和美国举办了其中的7届,占比43.75%。上述变化折射出(     
A.国际体育运动走向分散化B.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缺失
C.欧洲和美国城市功能弱化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3 . 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12-15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科技体制的产生, 始于北美独立战争前后。到1860年,组织大型考察队成为早期政府组织科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真正使美国科技体制有所变革的是1876年爱迪生创立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它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后来普遍推广的“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逐渐成为美国应用研究和发展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在1860-1914年间,全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16年,为动员美国的科学技术资源用于军事目的,总统指令全国科学院组成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其任务是参与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1940 ,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力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联邦政府又新建了一批科学技术的重要机构,政府实验室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这样,美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系统,至今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劳汉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研体制的演变》

材料二   从七十年代起,苏联为了克服发展困境,在加速科技进步和改革科技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一生产”周期。 1979 年先后通过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科研、设计单位于1980年全部改为在合同基础上实行经济核算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刺激科技进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科学院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突出部门科研机


构在推广科研成果中的作用;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和重视其素质的培养;大力发展计算
机技术、信息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苏联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和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摘编自洛伦·R·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科技体制发展的相似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年—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柬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设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
7 . 下图为金砖国家(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指标占世界比重(%),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金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D.发达国家失去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8 . 据联合国官网记载,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数,从1946年到1990年共出现193次,平均每年4次多;从1991年到2016年共有31次,平均每年1次多。这一变化说明联合国安理会
A.各成员国利益实现了平衡
B.冷战结束后内部对抗减少
C.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削弱
D.国际事务处置权大大增强
2018-02-05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国际政治经济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
B.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得到普遍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国际社会很大的遏制
D.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2018-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