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危机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尽管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趋势,却不意味着现代化是理想的“天国”,现代社会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恰恰相反,现代化在解决某些问题(如物质匮乏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精神匮乏问题、资源耗尽问题),新问题甚至比老问题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解决。这种情况在整个世界都愈演愈烈了,已经引起人们的警觉。有些人甚至因此而怀疑现代化的合理性,怀疑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化需要意识到这种负面影响,有意识地避免这些影响,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人类永久生存的道路,让人类能够自我完善。

——钱乘旦:《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2)为克服全球危机,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2-07-06更新 | 27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独立作业(13)历史试题
2 . 如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时间领导人会议所作讲话
2002年江泽民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胡锦涛G20峰会《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习近平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积极主动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2022-11-18更新 | 472次组卷 | 13卷引用:历史(湖北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3 . 2021年5月18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致辞并表示,中方全面落实工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的原则,帮助缓解非洲国家债务负担。这反映出中国(     
A.构建均衡发展大国关系框架B.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C.对区域集团倡议的积极响应D.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
2023-11-13更新 | 216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4 . 【全球治理】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对乏力。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因而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材料二   面对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要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寻求而不是破坏共识,化解而不是制造矛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正面而非负面的“溢出效应”。“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机会、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治理失灵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治理主张及其实质。
5 . 1996年,联合国在《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中提出,“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援助的重要性,必须制止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并危害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2014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跨边界人道主义援助”提案,允许粮食等人道主义物资通过土叙边界运到叙利亚。材料反映出联合国(     
A.成为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B.倡导粮食安全的去政治化
C.有效维护了国际关系稳定D.彻底解决了全球饥饿问题
2023-05-21更新 | 22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考(二)历史试题
6 .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立于2002年5月,现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6个成员国;宗旨是建立独联体国家集体防御空间和提高联合防御能力,并且对外实行集体防御,通常被认为是华沙条约组织的继承者和与北约相抗衡和对立的军事集团,据此可知
A.集安组织的成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俄美军事博弈给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C.世界经济格局已形成多个经济力量中心
D.俄国对北约威胁采取了积极进攻的态势
2022-05-27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7 . 【阿富汗的曲折发展】

材料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央,自古以来即成为东西方贸易、文化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英国先后发动两次侵阿战争,迫使阿富汗沦为半殖民地。1919年,阿富汗在第三次英阿战争后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阿富汗政府推行中立外交,大力发展与在本地区没有殖民传统的德国、意大利及土耳其、伊朗等穆斯林邻国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富汗宣布中立,避免了英苏可能的入侵。1953 年阿富汗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莫斯科向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援助和外交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因此加强了对阿的援助。1978年以前,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的阿富汗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平衡的关系。

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建立亲苏政权,结束了中立外交的传统。但阿富汗人民将该政权视为非伊斯兰的苏联傀儡,开始了一场广泛的反政府武装斗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这场斗争又演变为一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抗苏战争。1989年苏联撤军,阿富汗内部矛盾开始表面化,这些矛盾涉及意识形态、部落、民族、教派及领袖个人,国家陷入连年内战,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阿富汗从此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摘编自黄民兴《阿富汗问题的历史根源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前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外交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阿富汗放弃中立外交传统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8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为努力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应该
A.维持现有秩序B.共商共建共享
C.大力发展经济D.重视文化交流
2022-03-09更新 | 41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22届高三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21世纪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大本营"。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现了从"锈带"到"智带"(智能制造产业带)的智能转型,全球制造业回流到发达国家。由此可知
A.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B.全球产业链即将面临剧烈重组
C.金砖国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D.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主导权受损
2022-05-3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10 . 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     
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
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D.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