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其强调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殖民地人民包括知识精英在内仍使用宗主国或西方话语体系观察、分析本民族文化,从而在精神深处被殖民化了。同时,西方国家尽管在政治和经济上失去了合法统治地位,但却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或文化霸权对原殖民地进行文化渗透,使原殖民地人自觉或不自觉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念,从而矮化其民族文化,使其自居于落后、野蛮等边缘地位。由此,后殖民主义希望唤起人们的文化主体意识,并肯定国家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据俞可平等《关于后殖民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构思一幅以“后殖民主义”为主题的漫画。(要求:无需作画,用文字描述,从不同角度写出三个设计元素,并解释元素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的关系。)
2024-02-22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大变局,是指一个长时期的跨度,发生重要的影响巨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百年大变局,要有历史的眼光,有大视野,有谋略。“大变局”从范畴方面说,可分为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领域方面说,可分为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20世纪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大变局都是前所未有的。总的特点是:在世界秩序方面,世界建立了基本的国际关系秩序规则;在经济发展方面,世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20世纪的变局中,最应记取的教训是什么、经验是什么?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世界巨变中的教训或经验”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下图为2005 年至2021 年东盟各国和中、日、韩、英、美五国在数字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增长倍数,以及数字服务出口额在本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情况。该图说明(     

A.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B.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D.国际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2023-12-02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4 . 1988年,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发表《论脱钩》,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最终要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脱钩”,但“脱钩”不是“闭关自守的同义语”,而是要“不受世界范围内活动的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影响。上述观点反映了(     
A.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B.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向往
C.民族独立思想的觉醒D.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
5 .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019-12-04更新 | 705次组卷 | 50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学者托马斯·巴尼特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分为两类,即“核心国家”和“断层国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规则”。“核心国家”因拥有核武器,“相互确保摧毁”,彼此不可能爆发战争。相反,针对“断层国家”则可以无所不用。这体现了(     

A.大国对中间地带国家争夺加剧B.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是争夺核优势
C.核均势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D.军备竞赛导致亚非地区冲突加剧
2024-02-23更新 | 169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
7 . 1999年4月,在波兰等国加入北约后,北约通过了《北约新战略概念》,提出在继续坚持集体防御政策的同时,将对成员国防区之外发生的冲突及与北约安全利益相关的事件作出反应,包括采取军事行动。据此可以推知,《北约新战略概念》(       
A.防止了新冲突的发生B.加强了多极化的趋势
C.体现了霸权主义思维D.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
8 .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9 .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2017-11-16更新 | 1013次组卷 | 3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七校联合体高考冲刺交流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是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关于对日本和欧共体贸易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折射出(     
行业内容
棉纺织业1955车和1956年美围要求日本“自愿”限制棉纺织品出口,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棉纺织品出口限制协定
机床业1986年美国与日本缔结了为期五年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数控车床等被限制在1981年的市场份额
钢铁业1982年美国与欧共体达成为期3年的协议﹐规定欧共体11种碳钢产品、钢管的出口分别被限制在占美国市场的5.5%、5.9%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B.冷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着挑战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