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
印度1.57.79.216.6
韩国1.04.53.52.7
日本4.62.11.2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水域,扼守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集合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航道资源与渔业资源于一身。一百多年来,阿根廷、英国都声称拥有马岛主权。尽管阿根廷的马岛主权主张更具有支撑性,但马岛实际由英国控制的现状使其在马岛争端解决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198242日凌晨,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驻扎岛上的英国军队。随后英国做出强势回应,当即宣布与阿断交,在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与阿根廷进行全面对抗,并成立战时内阁,组建的特混舰队三天即开赴战区。在战争中,核潜艇、空对舰导弹、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等大量新式高科技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经过40多天激烈的陆空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军队的投降而告终。

——摘编自赵万里《关于马岛战争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马岛战争结果的具体因素。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末,工业世界的一小撮“新帝国主义”强国征服了整个非工业世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国际政治体系相互交织,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的全球国际体系”。这是一个由英国主导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国际体系。

材料二:1900年至1945年,在科技大革命的影响下,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浩劫。“新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大萧条造成普遍的政治动荡和革命危机,三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激烈的竞争。自由主义在大萧条后经历了嬗变,社会主义及民族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全球力量重心从西欧向美国转移。

材料三:20世纪末,地球上大概有60亿人口,组成大约200个国家以及无数形形色色的非国家行为体。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火焰》:“我们就是地球。我们再次团结在一起”。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全球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体系面临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三,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2023-11-13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4 . 在1991—2011年的20年里,西方七国集团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从2/3下降为不到一半,而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等国(金砖五国)的份额却从7%左右上升为20%左右。这一变化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
C.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长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军力无人能敌。(1999年)美国以维护人权为幌子,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对南斯拉夫(俄罗斯的传统伙伴)进行狂轰滥炸,仅因为南斯拉夫是北约东扩的障碍。此时的俄罗斯正陷入困境,确实没有能同美国对抗的本钱。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不仅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更深的经济意图在于打击欧盟,避免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欧元的启动对以美元为首的世界经济来说极具挑战性。发动非经济手段的科索沃战争,果然使欧元一路下跌,战火达到了遏制欧元区增长的目的。现在“科索沃”这个词已远远超出地理概念,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面放大镜,使人们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

——摘编自郗杰英《苦胆“科索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6 . 如表为亚太地区主要国家2003~2009年军费开支一览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美国492200536459562039570769585749629095679574
日本56053555415533054637538855315954339
俄罗斯38064395994319047264512755689259565
印度27253316573369033962343743898745903
澳大利亚17083177881841319400205912134122938

A.当今世界和平与紧张并存的局势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C.世界各国军事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D.区域集团化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2022-05-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尽地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下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原因基本观点
两大阵营内部紧张的关系协约国和同盟国内部各怀鬼胎,关系微妙复杂。国际关系普遍脆弱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国的战争罪责德国为追求自己的实力强迫扩张
战争机器的发展各国相继扩军;成立总参谋部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情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使得战争愈益可能
巴尔干战争巴尔干战争导致东欧国家之间仇恨更加强烈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14年以前,广泛传播的西方乐观主义带有一种国际性质。帝国主义者认为西方领导者给“劣等民族”带来了新的启蒙。19世纪晚期,已初步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国际组织,这为正在发生的国际危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出路。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思《全球文明史》


(1)请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上述材料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从一战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的历史教训中获得了怎样的历史启示?
2023-06-0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9 . 据《时代》周刊统计,到2014年12月下旬,有6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抗击非洲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援助:世界银行动员了接近10亿美元的资金向西非疫区提供紧急援助。据此可知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B.消除非洲贫困才能应对重大疫情
C.世界银行致力于灾后重建工作D.国际合作是应对重大问题的关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6910日,第50届联大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正式认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中国自始至终参加了该条约的谈判,并在东道国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了条约,同时发表声明,重申了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的原则立场。该条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爆炸及其他任何核爆炸,有效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条约》包括缔约国承诺不进行、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种核爆炸等内容。

——摘编自《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详细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