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精英们”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

——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缘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
2021-04-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末以来民族分离主义盛行,导致了世界各地暴力冲突的涌现和升级,严重危及一些国家、地区与国际社会的安宁与稳定。据统计,1992年以来的世界冲突中,种族和宗教冲突已占到世界冲突总数的50%以上。在民族分离主义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过分追求本民族利益的极端倾向,导致民族间的相互仇恨与敌对的加深。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科索沃与波黑问题、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问题、中东的库尔德问题以及塞浦路斯土希两族南北分离分治问题等等,都已经对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及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并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摘编自丁诗传、葛汉文《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分离主义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分离主义给当今世界造成的影响。
2021-05-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期间,化学武器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1925年,经过国际社会努力,欧美及日本等37个国家签署了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日内瓦毒气议定书》,并于1928年生效,但议定书又规定缔约国均有权保存化学武器。1930年,日本殖民当局首次使用毒气弹镇压台湾雾社原住民反殖抗暴运动,致使644名原住民丧生。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大量制造化学武器并用于侵华战争,导致化学武器禁而不止的局面。1978年,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把化学武器公约谈判列为最紧迫的任务,但直到19929月的日内瓦裁军会议,国际社会才就签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达成共识,1993年“公约”开放供各国签署,1997年正式生效。

——摘编自(日本)水本和实《近代以来生化武器的使用、管制与日军的实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公然违反《日内瓦毒气议定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3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并概括其意义。
2021-04-20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Ⅱ卷)03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局势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国为了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构筑有利于自己的地位,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最为明显的是各大国建立起的各种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19964月,《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10月,中美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另外,美俄、日俄、美欧、日欧,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各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各国都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上。

——摘自郭新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状态·问题·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国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导条约》是冷战期间美苏达成的一项重要军控条约,是全球战略稳定的支柱之一。20198月,美俄相继退约,引发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人们担心,条约退场将冲击全球战略稳定,刺激军备竞赛,影响欧亚安全形势,削弱国际军控体系。中国是美国退约重要借口之一,条约作废势必深刻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中导条约》从诞生、发展到消亡,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演变动因,归根结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际格局变迁。20世纪80年代,苏美攻守异势促成了《中导条约》的诞生;进入21世纪后,北约对俄的挤压以及中导技术扩散促使俄罗斯抛出条约全球化倡议;近年来,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促其选择退约。但美俄两国政治形势变化及领导人更迭也深刻影响了条约的“生、住、变、灭”的时机和方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与当时高涨的核裁军运动为签署《中导条约》提供了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理念,频频废约“退群”,《中导条约》随之沦为牺牲品。

——摘编自郭晓兵、龙云《(中导条约)与全球战略稳定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导条约》签署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导条约》的废除原因,并分析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6 . 材料   日本是二战爆发的策源地之一。二战后,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了侵略战争,却遭到右翼势力的攻击,并被首相否定。二战中日本从中国抓捕绑架劳工4万多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年被抓捕的中国劳工要求日本给予赔偿。日本多家地方法院以原告具有赔偿请求权的“20年诉讼时效已过”“个人无权索赔”等为由,拒绝中国劳工的赔偿要求。日本政要不仅未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向遭受屠杀的死难者认罪,相反把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牌位供奉在靖国神社,多位首相多次参拜。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日本从1951年起开始修改历史教科书,用“进入”来取代“侵略”,将“侵略中国”甚改为“进出大陆”。日本二战中实行的“三光”政策、建立731细菌部队等历史事实,彻底地从教科书中销声匿迹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政府对待二战态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府对待二战态度形成的因素。

7 . 材料   开凿于1869年的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历史上曾为英、法垄断资本控制的运河公司长期把持。二战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与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并购买武器装备,此举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并对埃及实施经济制裁。对此,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56年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示报复,苏伊士运河危机全面升级。同年10月,在美国主导的通过国际会议促使实现国际共管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失效后,英法两国策动以色列发动侵埃战争,并趁机对运河区进行武装干涉。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军事行动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抗议,并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事件发生后,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表示将“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美国也声明“在埃及或别的地方的单边行动将会把自由世界的联合打成碎片”。至此,英法政府内外交困,最终宣布停火。苏伊士运河属权完全归于埃及。

——摘编自刘萌《苏伊士运河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影响。
2020-05-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文综历史模拟试题(二)
8 .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要求打造个体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它的整体思维,不仅超越了西方选举驱动的政党政的局部和短期利益观,而且还具有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整体合力。而中国将现段世界发展大势和自身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交织一处,更是扩大国与世界各国利益汇合的全方位的战略发展愿景。它旨在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通和良性互动,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现象,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来受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展现出中国向人类文明提出的一个永久性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

——摘自蔡亮《试分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0-05-01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9 . 材料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恐怖主义的浪潮席卷着全球:从美国的纽约到欧洲的伦敦,从中东的加沙、以色列到硝烟刚刚散尽的巴格达,从俄罗斯的车臣到亚洲的印尼,无不受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比较其他恐怖主义类型如民族极端恐怖主义、极左极右型恐怖主义、殖民恐怖主义等,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因其鲜明的宗教性,使其更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因而更加难以彻底治理和防范。这其中,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尤为嚣张,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与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紧密相关,更与少数国家实施的霸权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怖主义是人类的毒瘤,反恐是人类必须采取的行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滋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同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有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宋蓉《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恐怖主义蔓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类防范恐怖主义蔓延的意义。
2020-01-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重庆市北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并不断深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国际大势的最基本认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承认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局部战争就是局部动荡的最极端形态,其动因复杂,危害深重,需引起高度重

第一次海湾战争(1991年)历时只有42天,但是其所付出的战争成本却尤为巨大从军费消耗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耗费670多亿美元,其中美军耗费611亿美元,平均日耗高达近15亿美元。这一数字创下此前历次战争史上平均日耗的最高纪录。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共出动飞机2万架次,投下了2.1万吨炸弹,发射了1300枚巡航导弹,造成南联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军事、民用、工业设施和居民区的严重破坏,使南经济倒退10-15年。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和《日内瓦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导致新生儿白血病和各种形病。持续的轰炸还严重恶化了南联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美国所发动的阿富汗战争(2001年)与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尽管从军事目的上来看,美国成功实现了两国的政权更迭,并且也在接照美国的方式对两国进行“国家重建”。但是,源于多种因素,今为止,阿富汗、伊拉克仍处于动荡之中,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稳定条件都不具备,并且还为极端势力、恐怖势力提供了温床与庇护所,使得两国成为了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潜在威胁。

——刘建飞、陈积敏《局部战争何以层出不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