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20 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二战的重要成果,二战后期确立的国际秩序依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由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现实,通过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使之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与发展,并能够可持续地维护和平。

——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性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1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2-06-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2 .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思想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经济全球化成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产生了全球经济向区域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何干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等

材料二   中国的发展摒弃了“国强必霸”陈旧逻辑。中国从未以武力威胁他国,面对争端,始终保持极大克制,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化解危机,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发展中不断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自我发展能力。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加入重要国际组织,主动主办重大国际会议,自觉履行各项国际义务。

——秋石《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


(1)阅读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并结合所学,写出当代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就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的发展摒弃了‘国强必霸’旧逻辑”。结合所学,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的解决方案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的做法。
3 .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说“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邓小平把“南北问题”当作核心的主要背景是(     
A.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建立B.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力、军力无人能敌。(1999年)美国以维护人权为幌子,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悍然对南斯拉夫(俄罗斯的传统伙伴)进行狂轰滥炸,仅因为南斯拉夫是北约东扩的障碍。此时的俄罗斯正陷入困境,确实没有能同美国对抗的本钱。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不仅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更深的经济意图在于打击欧盟,避免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欧元的启动对以美元为首的世界经济来说极具挑战性。发动非经济手段的科索沃战争,果然使欧元一路下跌,战火达到了遏制欧元区增长的目的。现在“科索沃”这个词已远远超出地理概念,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一面放大镜,使人们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

——摘编自郗杰英《苦胆“科索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5 . 北约的成立及东扩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2021年是北约成立72周年,美俄之间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激烈争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的世界秩序中俄罗斯有关键的作用,但迄今没有准确定位。俄罗斯仍然是一个重要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并不准备放弃作为重要角色的意愿。如何应对一个拥有数千核弹头的果断自信的俄罗斯,对美国是一个重大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99年接纳了匈牙利、波兰和提克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其他7个苏联控制的中东欧国家则在2004年加入。中欧和东欧国家不仅希望成为完全的欧洲伙伴,而且把他们的北约成员身份看作未来完全的最好保障。然而,接纳几个跟俄罗斯交界的国家被许多俄国人视为挑衅……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乌克兰危机的总爆发在地缘政治上不是孤立的,这场乱局背后充斥着大国的角力和博弈。早在2014318日,普京闪电般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协议,并发表了万言演讲,措辞严厉地批评西方。舆论甚至把这次演讲与当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皋演说”相类比。“世界是否进入‘新冷战’时代了”的疑问萦绕在很多人心头。

——摘编自吕正韬《“新冷战”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约是怎样一个组织?指出为什么北约在苏联解体后依然存在?北约东扩的背后主要推动者是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北约东扩的背景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乌克兰的出现充斥着哪些“大国的角力和博弈”?
6 . 【全球治理】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对乏力。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因而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材料二   面对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要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寻求而不是破坏共识,化解而不是制造矛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正面而非负面的“溢出效应”。“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机会、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治理失灵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治理主张及其实质。
7 . “七国集团”(G7)和“八国集团”(G8)是发达国家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的机制。1999年七国集团财长提出成立二十国集团(G20),以寻求合作、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和经济持续增长,成员有阿根廷、印尼、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南非等。G20的出现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力量正在崛起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加快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完成
8 . “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不为人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这里的“会议”应该是
A.欧盟首脑会议B.不结盟国家会议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金砖国家会议

9 . 材料   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对越南进行了全面无私的援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1973年越南抗美战争胜利后,越南为谋求地区霸权不断挑起边境冲突,并大肆迫害、驱逐越南华侨和华裔越南人。1978年夏天,越南共产党四届四中全会竟把中国列为“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并叫嚣打败中国。19792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广西、云南的边防部队对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我军连续打下同登、谅山、禄平、高平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使越南战略纵深门户洞开,给予越南侵略者以严厉的教训和惩罚。从35日至16日,我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张健国《新中国边境上的自卫还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2022-05-01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要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斯顿人等构成,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铁托时期,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备受打压。1961年,有42.1%的人自认为是塞尔维亚人,到1981年则降为36.3%。从1991年开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相继宣告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争。战争中,几方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还带来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波黑内战持续了近4年。1995年,在美国的干预下,《代顿和平协议》签订,结束了波黑战争。后来,一些国家逐步加入了欧盟。

——摘编自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后果。
2022-04-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