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参观西洋画、千里镜聆听西洋音乐后,赋诗∶"始知天地大,到处有开辟。人巧诚太纷,世眼休自窄。域中多墟拘,儒外有物格。"这反映了作者
A.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文化B.对西方文化持较为肯定的态度
C.认同西方近代思想传入的影响D.仍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文化观念
2022-04-28更新 | 471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06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3-08更新 | 2891次组卷 | 28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随着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和碰撞。为配合资本主义扩张,传教士欲将西方伦理价值强加于“异教”文明的中国……尽管其宗旨是希望将中国基督教化,但也从客观上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就是一个推动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关键人物。他推行学术性的传教与倾向于士大夫的策略,以天主教“合儒”“补儒”希望进而达到“超儒”,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相结合起来作为传教方法,赢得中国统治者和士大夫的支持。在传教士的努力下,明末清初中国曾一度出现学习“西学”的热潮,并在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数学、音乐、语言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基督教在很多地方有悖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因此在传教过程中出现了“礼仪之争”。1700年,康熙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已成定局,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运动终未酿成社会大潮。

——据骆利红《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论述》

材料二: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取得了在华传教、设学堂、开办医院的特权.晚清西学传播进入新阶段。中国知识分子主动了解、吸收西学,参与译书工作,这一阶段出版了数量可观的科学著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以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声光化电为重要内容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对西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各地遍布新式学校、创办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甚至政府创立译书机构,翻译大量的西方书籍,西学影响逐步进入基层。戊戌变法后,革命运动兴起,留日热潮骤起,社会科学类书籍大量被翻译传入中国,其中多有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日本变法等内容的书籍。

——据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与明末清初相比,晚清“西学东渐”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