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     
A.①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
B.②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③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
D.④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2023-05-07更新 | 53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科技著作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历史地理著作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弊书》,文学名著有《三国演义》与《红楼梦》等。这些著作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B.儒学渗透社会各个方面
C.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D.明清社会的繁荣与危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2-08-22更新 | 280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他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终撰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行为
A.反映了科举制日益僵化B.改变了重道轻技的观念
C.加速了科技与生产结合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
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3-08更新 | 289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开始任命西方传教士参与历法的修订。1634年,《崇祯历书》正式完成,书中大量引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首次引入了“地球”的概念。该书在当时
A.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B.改变了传统历法的性质
C.吸收了启蒙运动的成果D.促进了社会观念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洋务人士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感叹:“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一朝致富,断无湮废之虞,所以其医学能渐推渐精,蒸蒸日上也。”在此,薛福成意在强调
A.中西医培养模式的利弊B.西医发达取决于政府鼓励
C.中医世代传承积淀深厚D.西医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
C.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