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科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4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在这幅地图中,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也不再占据地图的大部分。利玛窦担心“他(皇帝)看见中国这么小,会大发雷霆,责怪我们蓄意在图上缩小中国,藐视中国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它被万历皇帝看中,并被收入综合知识类图书中。这表明这一世界观念正在悄悄的渗透和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1723年,清雍正帝禁天主教,之后中国教禁日严一日。道光时钦天监的西人为之绝迹。清《四库全书》指西方天文、推算、工匠制作“夸诈迂怪,为异端之尤”,“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而所穷之理,又支离神怪而不可诘,是所以为异学耳”。

——依据《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纲》整理


根据材料中的现象,概括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