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据记载,1412—1432年,宦官亦失哈曾以钦差的身份九次巡视奴儿干及其附近地区,赏赐当地人“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馔”。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A.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B.对东北地区加强管理
C.与边疆地区友好交往D.东南沿海形势的不稳
2 . 唐朝初年,回纥等部修建了一条一千多里长的“参天可汗道”,路上的商队,使臣往大绝。当时在长安、太原、洛阳甚至南方的一些城市,都有回纥商人的足迹,常年居住在长安回纥使者和商人达数千人。可见当时的回纥
A.注重与唐朝的交往B.拥有世界领先的修路技术
C.崇尚学习儒家文化D.充当了中西方贸易的使者
3 .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对边疆地区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通婚、册封、委以要职等。同时各朝代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如汉朝在西域的驻军、明朝在西藏的驻军、清朝在新疆的驻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积极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
C.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自治政策D.民族政策具有“恩威并施”的特点
4 . 唐朝以来,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据(宋)王薄《五代会要》记载,“蕃客朝贡使至,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处指代的专门机构是
A.大鸿胪B.鸿胪寺C.宣政院D.理藩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遣使诏谕西南诸部族酋长“能率所部归附者,官不失职,民不失业”,并在湖广、四川、云南等行省设宣慰司、宜抚司等机构,任命当地民族领头人为宣慰使、宣抚使等。同时,他令当地官吏军民“各从其俗”,并因俗而治,创立了土司制度据此可知,元朝()
A.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采取了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
C.只注重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D.土司制度侧重于维护地方的势力
6 . 永乐年间,明朝允许江东蒙古人及女真人朝贡和互市。如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敕镇守辽东保定侯孟善日,缘边鞑靼、女真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扰之”。这反映出当时
A.蒙古部众归顺明朝B.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C.明朝边疆政策保守D.汉蒙矛盾彻底化解
7 . 明宣德八年(1433年),日本人贡时附带的苏木每斤定价钞一贯,而同时明政府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充作俸禄的规定是:苏木每斤准(折合)钞五十贯。这从侧面
A.反映出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B.揭示了朝贡贸易体制的本质
C.说明海外贸易置于官府控制之下D.体现了中日经济活动的全貌
8 . 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史上,云南地区书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表1反映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趋势是
唐朝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册封他为云南王。
两宋宋徽宗赵佶赐大理国主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这是大理国与宋朝臣属关系的首次正式确定。
元朝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
A.册封羁縻B.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改土归流D.民族地区自治程度提高
9 . 宋代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分为“生番”和“熟番”,“生番”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熟番”则按部落为单位进行编组,要听从朝廷的节制,甚至要服兵役。这种做法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统一B.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
C.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D.维持了边疆的长期安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