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材料   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禁止用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也成为制止侵略战争的重要法律依据。……历史的遗憾在于,这样一个明确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制止战争。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对法西斯反攻的继续,于是,《非战公约》成为战胜国审判战犯的尚方宝剑。起诉方代表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了《非战公约》对战争合法性地否定。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可据。《非战公约》在审判、惩办战犯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本身也凭借对战犯的审判而重新获得了价值认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国际法发展序列中的地位。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的转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o
2020-04-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1937年7月16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向《九国公约》签字国递交备忘录,提请各国注意日军袭击卢沟桥中国驻军、进兵华北违背《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随后,中国又请求召开九国公约会议,蒋介石也声明“制止日本之侵略行为,乃为九国公约与非战公约签字国及国联各会员国之责任”。据此可知,中国政府
A.借助国际力量迫使日本撤军
B.登上国际舞台寻求制裁日本
C.利用国际公约获得各国同情
D.要求国际组织维护东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世纪,法国政治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洲社会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2018-05-10更新 | 950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2018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